•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弱有所扶 政策更給力

2018-01-28 13:4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孩子現在經常幫我干家務活,也跟小朋友玩了,前兩天考試還得了雙百分。”河南洛陽嵩縣白河鎮留守兒童張宇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去年,洛陽市救助管理站5次上他家探訪幫扶和心理疏導。

  2017年,民政部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行動,76萬名無人監護農村留守兒童落實監護責任人,17.78萬名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登記落戶,1.6萬名農村留守兒童返校複學。

  大劉莊村、詩莊村、龍泉官莊村……山東濟南市長清區民政局有一張地圖,背面貼滿了膠帶以防破損,正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記錄著低保入戶的日期。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以來,各地民政部門採取家庭收入核算和民主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嚴格按程式認定低保對象。目前,全國所有縣市區旗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對照更高標準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強資金項目監管、統籌服務保障,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新的一年,各地陸續開出“弱有所扶”民生清單:吉林全面實施幸福養老、幸福幫扶、幸福社區建設、幸福便民、幸福公益“五大民政幸福工程”;四川確保實現100萬貧困人口脫貧、3500個貧困村退出;寧夏民政部門對城鄉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大學生醫保個人繳費部分每人每年補助70元。

  歲末年初,我國8500多萬殘疾人收到了一波扶持其自主就業創業的政策“紅包”。中國殘聯24日發佈消息,日前已聯合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印發了《關於扶持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的意見》,明確了20多項促進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脫貧解困的扶持政策。意見還要求,2018年底前各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至少建有一個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

  2018年民政部門將在社會救助制度、防災減災、社會福利、軍人優撫等方面繼續發力。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規範城鄉低保標準制定辦法,建立科學、動態調整機制,有序推進低保制度城鄉統籌。

  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將工作重心從應急救災逐步轉到日常防災減災上來,全面減輕災害風險,增強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促進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探索研究重度殘疾人集中或社會化照料護理服務政策。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全面實施慈善組織資訊公開辦法,啟動慈善捐贈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完善兒童動態管理和監測機制,指導各地每季度動態更新農村留守兒童資訊,全面建立困境兒童資訊臺賬。完善軍人撫恤、優待、褒揚、安置等制度機制,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