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京城來的“留守村幹部”

2018-01-25 13:49:00
來源:當代先鋒網
字號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小婷 通訊員 楊秀廷

  ——記農發行駐貴州省錦屏縣龍池村“第一書記”楊端明

  在貴州省錦屏縣敦寨鎮龍池苗寨,人們經常看到一位戴著眼鏡、説一口普通話的中年人走村串寨,與村民一起勞動,一起嘮家常,老百姓親切地叫他“老楊”,他就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駐龍池村“第一書記”楊端明同志。

  走進龍池村,只要提到“第一書記”楊端明,鄉親們都能如數家珍般説起他的故事:

  他剛到村裏才三個月,板凳都還未坐熱,就忙著帶領村民到北京闖市場“賣水果”,既當資訊員又當搬運工;

  去年春節,他組織村裏的“脫貧攻堅新春懇談會”,不能回家,還讓妻子和兒子從北京趕到村裏來過年;

  兩年的扶貧工作時間快到了,他主動要求“再幹一年”……

  在龍池村民眼裏,楊端明既是書記,更是親人,人們親切的稱呼他“水果幹部”。

  北京來的“水果幹部”

  2015年9月,楊端明被中組部選派到錦屏縣龍池村擔任“第一書記”。

  “京城裏來的‘官’,到我們這山村苗寨,只怕是不習慣,不大好接觸吧。”楊端明剛住到龍池村委會,就連村兩委的班子成員也覺得讓“北京來的領導”住到村裏“有點懸”。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組織派我到咱們村擔任‘第一書記’,是來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不是來享福的。”在見面會上,楊端明的一席話卻擲地有聲。

  “老楊,建議村裏修一個文化活動場。”“老楊,村裏的水果賣不出好價錢,請你幫忙想辦法。”“老楊,村裏的‘一事一議’河道整治項目,還有一部分沒列入規劃,這事還請你跟縣財政局説説。”……駐村後的日子,村裏的老黨員、退休教師、寨老們主動向楊端明獻計獻策。由“京官”變“老楊”,楊端明邁出了駐村幫扶的“第一步”。

  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是黔東南州的水果基地之一,水果種植面積達4600多畝,但銷售一直是村民的一塊心病。“主要銷往周邊縣市,價格低,銷量少,挫傷果農積極性。”了解這一情況後,楊端明決定帶著村幹到北京賣水果,闖市場,摸行情。

  2015年12月13日,一車封裝整齊的33噸水果從龍池村駛往北京。

  在北京,楊端明帶領村幹跑商場,聯絡客戶,尋找批發商,短短幾天時間,不僅水果全賣了,還為龍池村挖到了“第一桶金”,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萬多元,一舉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

  “楊端明書記剛來的時候,我們村裏的賬上只有300塊錢,通過這兩年的産業發展,現在村集體的賬上已經有50萬了。”龍池村村民委主任龍紹海興奮的告訴記者。

  北京之行,不僅打開了水果銷售渠道,龍池村與北京、上海、廣西等大城市13家客戶達成長期供貨關係,而且叫響了龍池水果的品牌。現如今,在龍池村,每年僅水果一項就能為村民創收1000萬元。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