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假期成留守兒童監管“真空期” 莫讓安全“失守”

2017年08月10日 08:43:03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暑假,對於大部分中小學生來説,是放鬆、調整的好時期,但對於留守兒童來説,卻有可能成為一個安全監管的“真空期”,沒有了學校的監管、家中又缺少家長的照料,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遇到挑戰。

  不讓留守兒童的安全“失守”,需要政府、社會、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假期成留守兒童監管“真空期” 

  “暑期到了,原來在學校寄宿的幾個孫子和孫女都回到了家中,但父母都出門打工了,家裏只有年近七旬的老人,又要照顧孩子,又要打理家務和農活,能幫孩子做好飯就不錯了,其他的難免顧及不過來,安全問題,只能由大孩子照顧小孩子。可孩子生性調皮,活潑好動,家門口的小池塘、家中的電器、開水等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隱患。”在採訪中,很多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地區,當地負責人都有類似的擔心。

  採訪中記者發現,儘管我國留守兒童的監護狀況已經較之前有了明顯好轉,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保護已經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但暑期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依然不容忽視。尤其是一些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放假期間,孩子主要由祖輩照顧,或者乾脆由孩子自己“當家”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保護孩子身體與心理的健康安全,成為暑期的“頭等大事”。以寧夏為例,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政府組織及自發的外出務工成為農村地區勞動力的重要就業及脫貧途徑,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雖然有助於家庭增收,但是不可避免地導致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有效的監護和照料。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家的孩子就是我們在照顧,小兒子家的孩子由他們兩口子在照顧。老大家的兄妹倆天天打架,老二家的孩子就很乖巧。”説起自己的幾個孫輩,銀川市良田鎮和順新村的虎志遠感受最深。

  虎志遠的大兒子前幾年和媳婦離了婚後就將孩子託付給父母,外出打工。“我們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能做到的,也就是給孩子做做飯,其他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虎志遠説,現在最盼望的,就是大兒子可以經常回家。

  截至2017年6月底,寧夏農村留守兒童4693人,其中,委託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的有4501人, “隔代看護”成為留守兒童看護模式的主流。不久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委託中國人民大學和寧夏大學對寧夏全區留守兒童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種隔代看護存在三大問題:第一是看護人文化程度偏低,第二是大部分看護人年齡較大,第三是看護人的身體狀況欠佳。

  “根據調查的結果來看,隔代看護導致孩子在安全上監管不足、學習上缺乏有效輔導,此外,老人不同程度存在對兒童的教育方式、行為約束、關愛疏導等能力不足和方法不當的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馬玲介紹。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