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家談】深化國企改革 鞏固國企利潤增幅上漲局面

2018-01-26 11: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國有企業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自身管理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切實提升發展品質,提高企業管理水準。只有將利潤建立在管理制度的創新和企業産品的創新上,才能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使國企真正做大做優做強。

  日前,財政部公佈2017年全年國企經濟運作情況。2017年,國企利潤總額28985.9億元,同比增長23.5%。從行業來看,鋼鐵、有色等去年同期虧損的行業持續保持盈利,煤炭、交通、石油石化等行業利潤同比增幅較大,但另一方面,電力等行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大。

  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一方面,我國經濟體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發展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特別是國有企業大部分佈局在能源、資源、交通、金融等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這些行業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另一方面,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也會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關係到市場經濟活力,特別是國有經濟規模的大小、是否擠壓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等問題,都被市場高度關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國企改革持續推進,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同時,積極深化自身改革,提高盈利能力。國企改革的重點有以下三點:一是堅持國有經濟佔主體地位的改革方向,認真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承擔國家改革發展的重大任務。堅持國有經濟佔主體地位,夯實了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應該得到市場的更多肯定。二是深化改革,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改革方向,將一些民營企業吸引到國資投資經營的領域,這不僅有力解決了國企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和不足,也緩解了對市場反應遲鈍、投資決策效率不高等問題。三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度逐年加大,國企也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因此,推動自身加大改革發展的力度,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降低經營管理成本,顯得尤為迫切。

  當然,國企改革仍然在路上。當前國企盈利結構逐漸趨於優化,表明國企自身管理改革、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國家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繼淘汰了一批落後産能,使得市場對煤炭、石油石化等行業高品質需求增加。數據顯示,從行業盈利情況來看,2017年1-12月,鋼鐵、有色等上一年同期虧損的行業持續保持盈利,煤炭、交通、石油石化等行業利潤同比增幅較大。不過,今年國企利潤增幅上漲雖值得肯定,但也不能盲目樂觀,畢竟目前國企在改革管理運營模式、創新技術等方面還有待提升,盈利模式相對單一,仍缺乏可持續性。

  因此,國有企業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自身管理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在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切實提升發展品質,提高企業管理水準。只有將利潤建立在管理制度的創新和企業産品的創新上,才能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使國企真正做大做優做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