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談】國企改革:在探索與實踐中推動高品質發展

2018-01-25 13:53: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譚浩俊認為,正是由於改革的深入推進,才讓國有企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軌道、邁上了新的臺階,而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也讓國有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

  財政部1月23日公佈的2017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作情況顯示,2017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為28985.9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中央企業17757.2億元,同比增長16%;地方國有企業11228.7億元,同比增長37.6%。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為522014.9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中央企業308178.6億元,同比增長12.5%;地方國有企業213836.3億元,同比增長15.2%。在收入和利潤都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利潤增幅高於收入9.9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比較大的好轉,毫無疑問,與整個經濟環境發生積極變化、經濟企穩向好有著密切關係。同時,更要看到,改革的不斷推進,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正是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效益提升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曾幾何時,有些人不斷唱衰國有企業,否定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甚至要求全面推行私有化。雖然在中央明確了國有企業的地位、肯定了國有企業的作用後,這些聲音少了、調門低了,但是,對國有企業説三道四、誇大國有企業問題的聲音仍不時會冒出來。

  我們並不否認,國有企業自身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能否定國有經濟對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作用,不能否定國有企業對推動經濟改革的作用。從總體上講,成績是遠大於問題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為認識到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通過推動深化改革,在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也在不斷提升。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出臺以後,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企,都進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探索與實踐。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了公司制改革,多家企業進行了集團層面的重組和改革。50家中央和地方企業進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擴大了央企經營者市場化選聘範圍,改革了薪酬分配辦法。國企改革力度的加大,也讓國企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適應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與國企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為了讓國企具有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強的競爭能力,在外部環境的改善方面也邁出了很大步伐,給了國企許多新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去産能,就讓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的産能過剩問題得到了明顯緩解,一度因價格問題導致全行業嚴重虧損的局面也得到有效改善。而這些行業,都是以國有企業為主導的行業。

  正是由於改革的深入推進,才讓國有企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軌道、邁上了新的臺階,而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也讓國有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毫無疑問,這對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不僅進一步肯定了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求國有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為此,國有企業要積極推進與民營資本的合作,不斷增加廣度和深度。

  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今後國有企業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作用會進一步加大,其與民營企業的協動效應也會進一步增強,從而更好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這也是我們對新時代國企改革的共同期待。(中國不良資産行業聯盟研究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譚浩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