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印度駐華大使:改善印中關係,我的日程滿滿的

2018-01-26 09:1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編者的話: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上,印度總理莫迪向世界宣告了印度經濟規模7年後翻一番的目標。這是印度發展雄心的展示。近些年,印度快速崛起,很多觀察家從中看到了中國的影子。本來,相似的國情,對發展的追求,可以給中印帶來更多共同話語,但諸多因素卻導致兩國關係頻生波折,更讓所謂“龍象之爭”超出經濟發展範疇。特別是去年洞朗對峙事件發生,印度方面的強硬及輿論中瀰漫的對華敵意令人吃驚。面對中國,印度究竟在想什麼?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印度駐華大使加塔姆班巴瓦爾,他坦率地談了他的看法。班巴瓦爾去年11月下旬正式展開在華外交工作,此前曾在印度駐華大使館當過副代表,在巴基斯坦、不丹等國有工作經歷,是印度外交界經驗豐富的地區問題專家。

  談洞朗對峙——“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事件”

  環球時報:作為新任駐華大使,您上任約兩個月來有什麼感受?

  班巴瓦爾:印度和中國都是文明古國。在21世紀,我們從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角度重新成為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印中關係對於兩國都很重要,因此,被任命為印度駐華大使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當然,這個職位也帶來了重大的責任。我來到這裡是想與中國人民合作,推動印中關係向前發展。

  環球時報:去年的洞朗對峙是一段很不愉快的記憶,雖然它已成過去。有人認為它進一步削弱了中印兩國間的戰略互信。您同意這種看法嗎?作為大使,您對兩國雙邊關係的發展前景怎麼看?

  班巴瓦爾:正如我前面所説,印度和中國都是文明古國。我們有著幾個世紀的交流與互動。在這期間的大部分時間裏,印度和中國都在和平地相互交流,我們不僅交換商品,也交流思想。我是從這樣一個長遠的視角去看洞朗對峙事件的。當你這樣看的時候,洞朗對峙只是一段更長歷史時期中的一個事件。我認為你的説法誇大其詞了。印中兩國的人民和我們的領導人都有足夠的經驗和足夠的智慧來克服我們之間的這種短暫的障礙。

  我相信,在後洞朗時期,印中兩國需要比過去多得多的交流和對話。對話應該在不同層面進行,包括領導人層面、官員層面和民間層面。我們需要做比當下所做的多得多的討論和交流。這樣的交流應該是坦率、真誠和開放的。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並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和信心。伴隨相互間信任和理解的增強,印度和中國之間將迎來更牢固的夥伴關係。我想説的是,印度和中國是發展和進步的夥伴。我們不是對手。

  在我們的談話和討論中,重要的是彼此交談,而不是越過對方、自説自話。我們必須對對方的關切保持敏感。我們的互動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此外,在印中邊境,尤其是在一些敏感地區,重要的是不改變現狀。我們需要清楚這一點。

  談合作選項——“可以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環球時報:作為駐華大使,您認為該如何加強兩國的戰略互信?具體來説,2018年,兩國改善關係的選擇有哪些?

  班巴瓦爾:正如我所説的,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對話、討論、交流和合作事業。這些應該在不同層面上進行,包括頂層對話、官員互訪和民間交流。按照這個思路,印度和中國應該在2018年共同努力,舉行更多的領導人峰會和官方會議。此外,我們還應加強政府工作人員、商界人士、記者、學者、學生、運動員和電影製作者的交流。我們還需要加強兩國軍事人員之間的聯繫和交流。另一種增進相互了解的方法是推動兩國遊客的互訪。中國需要進口更多的寶萊塢電影,以便更好地了解印度。這是我對2018年的大致安排。我的日程滿滿的。

  環球時報:國家間有利益分歧在所難免,但終歸要合作,特別是大國之間。在您看來,中印兩國有哪些共同利益?您是亞洲事務方面的專家,如今的亞洲,國家間關係複雜,衝突熱點多,作為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大國,中印是否更應該登高望遠,進行更大的合作?

  班巴瓦爾:你説得對,印度和中國有許多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例如,兩國目前都專注于確保本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國在這方面比印度走得更遠。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例如,莫迪總理啟動了“印度製造”計劃,以提高製造業在GDP中的比重。我們想學習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以及如何在全球價值鏈中定位自己。你知道中國的電信公司在印度非常成功,我們希望他們至少在印度生産他們的一些産品。同樣,印度開啟了一項“智慧城市”計劃。你認為中國公司有可能在這些新的“智慧城市”中幫助我們嗎?或者,一些印度的IT公司可以協助中國的大數據計劃。

  印度和中國在許多國際和全球性問題上也有共同立場。最主要的例子就是氣候變化。過去我們在這個項目上一直通力協作,而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們仍能共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想借此機會向北京市政府表示祝賀,今年冬天我們在北京享有了清新的空氣。另外,印度和中國都受到國際恐怖主義威脅,我們必須繼續在反恐努力中攜手合作。我甚至建議雙方擴大在反恐方面的合作。

  印度和中國從全球化中受益,它為我們兩國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平臺。我們都應該確保讓我們受益的全球價值觀和規則繼續得到維護和促進,確保國際間互動的全球規則。所以,你可以看到,印度和中國在許多領域有著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完全一致——的利益。讓我們在這些問題上共同努力,造福于我們的人民。

  談對華態度——“他們沒有反華心態”

  環球時報:許多中國人不理解印度社會出現的反華心態,他們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理應有更多共同點。您對此如何解釋?

  班巴瓦爾:我不知道你從哪得到這種理解的。如果你到印度去,在我們的城市和村莊見到平民,你就會知道他們沒有反華心態。事實上,印度人民非常讚賞中國過去40年在經濟發展上取得的成績。同樣,當我遇到許多中國人時,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溫暖和友誼。正是因為這些積極情緒,去年我們收穫了印中合作的兩個成功範例。第一個是寶萊塢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第二個是中國的小米公司成為印度市場上最大的行動電話供應商。

  然而,我們印度確實對某些問題格外關注。首要的是印度對中國巨大且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2017年,印度(與中國)的逆差可能達到550億美元。印度的藥品和IT産品銷往世界各地,除了中國。為什麼?20年來,我們一直在要求中國市場向我們的藥品和IT産品及服務開放,卻徒勞無功。我們如何理解這種情況?我們該得出什麼結論?我們應該坦率地討論這些問題,也要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印度聲索主權的地區,因此侵犯了我們的領土完整。這對我們來説是個大問題。我們需要討論它,而不是把它推到地毯下。我相信,我們交談的越多,問題越容易得到解決。同時,請不要忘記,在許多議題上,或者説絕大多數問題上,我們已經在合作並且可以擴大合作。

  環球時報:在雙邊關係經歷波折之前,中國和印度曾有過非常良好的關係。直到現在,許多中國人都對那段歷史感到親切,我相信您對此有著相同的記憶。您對中印關係的未來有什麼期待?

  班巴瓦爾:你説得非常對。我已多次提到,印度和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一直有交流與互動。你知道嗎,中國唐朝的僧人玄奘法師直到今天在印度都是非常有名的。我們在歷史書中讀到他的故事,對他在印度學習和理解佛教的漫長歲月非常欽佩。同樣,印度僧人達摩,我們稱他為菩提達摩,在中國也非常有名,因為他給中國帶來了禪宗思想。

  讓我明確地告訴你和你們的讀者,今天的印度正在把所有精力集中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轉型上。作為鄰居,我們希望中國能為我們的努力提供幫助。印度和中國在許多地區和全球問題上有相似做法。是的,我們存在一些分歧。我們需要成熟地合作。我相信,印中兩國人民有智慧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對印中關係的未來感到樂觀。(作者是環球時報記者 張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