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百萬人閱讀、主流美媒轉發:這篇中印對比,火了!

2017-12-15 09:0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近日,一篇來自美國著名問答網站Quora.com上的文章突然火了——不僅被美國主流媒體轉載,還獲得了數百萬境外網友的閱讀以及近萬條點讚,其中更不乏大企業工程師的認可。

  那麼,這篇由一位印度企業家所撰寫的對比中國和印度的文章,又為啥會火呢?文章裏到底寫了什麼呢?

  原來,這是一篇對比中國和印度【製造業】的文章——更具體的來説,是對比兩個國家製造業的生産成本的。

  這篇文章的作者Balaji Viswanathan則是印度本土一家機器人科技公司的CEO,而且他的公司幾週前還剛剛在印度總理莫迪面前出足了風頭:公司研發的一款純“印度製造”的機器人Mitra(見下圖),作為印度本土科技的典範,與莫迪總理一同迎接了到印度參加“全球企業家峰會”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

  不過,雖然得到總理的認可,這位機器人公司的CEO卻並不“安分”。幾天前,當他在美國著名問答網站Quora.com上看到一個關於“為啥印度製造業的成本要比中國高”的問題時,他當即就奮筆疾書,寫下了一篇對比中印兩國差距的文章。

  而且,這篇文章幾乎充滿了【對印度的不滿】和【對中國的肯定】……

  文章一上來,這位印度CEO就表示,他有幾位親戚都是從事製造業的,其中有的親戚投身於“印度製造”,在印度相對發達的“泰米爾納德邦”經營著製造業工廠;但也有親戚致力於將“中國製造”引進印度。

  不過,這些親戚們一個共同的感受則是,從中國進口來的産品確實比印度本土生産的要便宜不少,只不過其中的原因並不是一些人簡單以為的“人工低廉”,而是【6個】很多人都想像不到的因素:

  1、 電力供應:這位印度CEO就吐槽説,即便在泰米爾納德邦這種印度工業已經相對發達的地區,電力的供應卻不像中國那樣是7天24小時不間斷的,而是通常一天只有8個小時來電。這也就是説,印度的工廠一天中有16個小時的産能被白白浪費,從而也就增加了成本。

  2、 電價:根據這位印度CEO的介紹,印度的選票政治導致印度的政黨為了討好人數更廣大的農民群體,便不計成本地補貼農民用電,導致很多電力公司要麼破産,要麼只能在工業用電上拼命加價,直接導致印度的工業用電成本暴增,進而推高了整體成本。

  3、 勞工素質和成本:在這位印度CEO看來,印度的勞工市場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要麼是工資要價很高的高級技工,要麼是缺乏基本技術水準,還特別難以管理的無技能人員,甚至這些人常常不通知工廠方面就擅自休假或離職了。他認為這與印度的勞動技術培訓缺乏有關,而中國因為勞動技術培訓要做得更好、勞工素質更高,所以企業用較低的成本也能雇傭到可靠的勞工。

  4、 交通成本:印度的道路狀況很差,所以從印度的北方向南方運送貨物往往需要一週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有些時候不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運輸成本都比從中國深圳發貨到印度的加爾各答港還慢還貴。這位印度CEO強調説,時間就是金錢。如果印度的交通也能向中國那樣便捷,讓工廠生産的貨物可以在幾天內就抵達市場,才能大大節省印度製造的成本。

  5、 行政成本:除了這些基礎設施和人力成本方面的問題,這位印度CEO還認為印度的法律法規也在給製造業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比如在印度不論是新開工廠還是改善原有廠房,即便按合法的流程去走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和金錢去填寫大量的表格和疏通“關係”。而且印度各邦之間還存在著其他的行政障礙,會進一步導致産品的運輸被拖延。所以,他認為除非印度廢除目前涉及工業和勞工的各項法律,印度工業遭遇的腐敗、低效和重重延誤的問題就會持續下去。

  6、 民眾認知:這恐怕是這位印度CEO所有列出的6個導致印度製造業成本高於中國的原因中【最奇葩】的一個——他説印度民間一直存在著一種“反大型工業”的認知,即認為大型的工業都是不好的、邪惡的。這也導致印度的相關法律更多是圍繞小企業而設計的,但小企業卻無法通過“成規模”的生産線壓低産品的成本,所以印度的製造業也就難以和中國甚至孟加拉國的大工廠競爭。這位印度CEO還説,目前人家孟加拉國已經一躍成為了全世界在服裝生産方面的第二大國,還因此給這個國家婦女權益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改善,可印度卻仍然龜縮在那些只對小企業有幫助的落伍制度中……

  最後,這位印度CEO認為,如果印度真的想與中國競爭,就必須完全修改印度自1947年開始實施的經濟法律中包括工廠、稅務、勞工在內的所有內容。否則,印度的製造業不僅競爭不過中國,甚至也難以與越南和孟加拉國比拼。

  那麼,相信大家看過這篇文章後,也就不難理解為啥這篇文章會在境外走紅了。這其中既有來自印度網友和精英的思考,也有西方世界對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制度不同的超級人口大國誰能在競爭中取得最終勝利的關注。

  不過,耿直哥倒是覺得,這篇文章的印度作者之所以要批評印度和肯定中國,本質上是因為希望印度能夠在這些方面取得進步,最終超越中國。所以,我們中國人也就不應因為這篇文章稱讚了我們,把我們視為印度要追趕的目標,就心滿意足。畢竟,比起發達國家,我們仍然還與其相差不少距離,而比起實現共産主義社會,我們的道路更是漫長的——而這些,才是我們努力要實現的目標。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