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回應經濟運作熱點

2018-01-23 09:2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2018年有條件、有信心延續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回應經濟運作熱點

  新華社記者 安蓓

  “2018年中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是有條件、有信心的。”在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作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説。

  中國經濟是否已觸底反彈?“雪鄉宰客”和“企業家質疑亞布力管委會”事件後,如何改善東北營商環境?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有哪些新變化?發佈會對當前經濟運作的一些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高含金量”的6.9%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9%,自2011年以來首次實現年度增速回升。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反彈,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評價這個6.9%,不僅要看到增速回升、出現雙向波動,最關鍵是要看到增速背後的品質、效益和結構,相比以往都有明顯提升和改善。”嚴鵬程説,“一系列積極變化促成了2017年高含金量的6.9%。”

  這些積極變化包括:一是結構調整效應正在持續顯現。我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效促進了市場出清、供求關係改善和供給結構優化。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自2011年以來增速首次回升,工業産能利用率創5年新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5年前提高近10個百分點。

  二是新舊動能轉換正在持續加快。5年來,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超過11%,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2.2%提高到57.5%。據估算,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三是市場主體活力正在持續釋放。著眼構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我國大力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5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中央層面投資核準事項累計削減90%,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2017年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活躍度保持在70%,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四是宏觀調控正在持續完善。5年來,我國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強刺激”,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發揮預期管理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確保經濟平穩運作。

  “在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2017年中國經濟取得這一好成績,不是一年之功,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成效累積的結果,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成功實踐的集中體現。”嚴鵬程説。

  他強調,2018年中國經濟有條件有信心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但要清醒看到,當前國際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還有待解決,宏觀經濟提質增效、持續發展任重道遠,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