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方“兩會”進入密集召開期 16地公佈去年經濟成績單

2018-01-23 09:1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本週省級“兩會”將密集召開,專家普遍預測民生經濟話題將成為重點。另一方面,各地陸續公佈去年經濟數據,顯示出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趨勢。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將繼續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但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也要警惕,經濟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各地相繼拉出“民生清單”

  每年年初各省召開的“兩會”被視為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風向標。根據已公佈的資訊顯示,今年31個省級“兩會”將於月內完成全部議程,本週迎來密集召開期,目前包括浙江和江西等地區已經召開了相關新聞發佈會。

  業內普遍預測,民生經濟將成為各地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從各地此前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工作可以看出,2018年各地的主要目標幾乎都包括了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民生,織牢民生保障安全網,繼續對接用好國家守住民生底線的社會托底政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等。

  實際上,各地已相繼拉出了2018年的“民生清單”。例如,江蘇省提出,2018年將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水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穩步提高城鄉低保一體化率和實際補差水準。

  而北京市日前就2018年28件民生實事項目徵集民意,包括新增3萬個學位緩解入園難、手機APP試點“無卡”乘公交地鐵和掛號看病、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套、地下人防空間提供1萬個停車位等。

  繼2017年民生類支出完成10589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4%之後,廣東省提出,2018年將繼續加強財力統籌,確保落實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以及十件民生實事、底線民生資金。

  在專家看來,2018年各地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繼續提速,但目前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著力解決。“以養老為例,目前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比較健全,作為第二支柱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即企業年金髮展相對滯後,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金維剛指出,目前包括人社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協同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等相關行業加快研究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的政策。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