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一年 各地推動落實成效初顯

2018-01-18 08:38: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一年,各地推動落實成效初顯—— 

  評職稱,就要評出稱職的人(傾聽) 

  核心閱讀

  職稱是衡量專業技術人才能力和水準的尺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外語、電腦不再作統一要求,職稱評審許可權合理下放,一些新技術、新職業被納入評價體系……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意見實施一年來,各地紛紛出臺細則,推動落實,成效初顯。

  2017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健全職稱制度體系,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並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意見》提出力爭3年內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會計、高校教師、技工院校教師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5年內爭取完成職稱制度改革任務。一年來,各地人社部門在《意見》指導下,出臺實施細則,推動政策落地。

  少了“硬杠杠” 

  外語、電腦不再是職稱評審必備條件 

  沒經過電腦和外語水準考試,“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焊工李萬君,近日拿到了“教授”資格證書,這是吉林省首位獲得正高級職稱的技術工人。“我能評上正高職稱,多虧了職稱改革的好政策。”李萬君感慨道。

  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貫徹實施《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探索職稱制度改革,外語和電腦不作統一要求,並規定既在本職崗位發揮骨幹作用、又在職業院校任教的“雙師型”高技能人才,可以申評高教系列職稱。正是這些改革措施,使得像李萬君這樣的技能人才,能夠跳過外語和電腦的門檻,以實績論英雄評職稱。

  《意見》提出,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電腦水準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目前,已有廣東、山東、陜西、廣西、安徽、河南、上海、福建、北京、江蘇、雲南等多個省份明確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水準不作統一要求或不作為職稱評審必備條件。

  與此同時,論文也不再是評價人才的唯一指標。多年來,以論文數量評判人才的方式頗受詬病。為此,《意見》明確,對實踐性、操作性強,研究屬性不明顯的職稱系列,可不作論文要求;探索以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論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品質,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根據《意見》要求,各地也相繼出臺實施細則。

  內蒙古自治區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和旗縣(市、區)及以走訪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不作論文、科研成果要求;對部分高級職稱系列繼續設置論文條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業績貢獻及作品創作品質,淡化論文數量要求。湖北省明確,在省內註冊登記3年以上,依法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經濟師,不限學歷、不限資歷、不限論文……

  “職稱改革確立了一個導向,就是評價人才要用品德、能力、貢獻來評價,而不僅僅是靠論文、學歷、資歷、電腦、外語等,就像大家所説的,讓工作稱職的人能夠評上職稱,讓那些幹工作的人、有貢獻的人能夠評上職稱。”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江説。

  下放評審權 

  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 

  “外行評價內行”,人才評價方式單一,行政色彩濃厚……長期以來,不完善的職稱評價機制給不少領域人才培養發展帶來負面效應。

  為改變“政府評、組織評、領導評”的人才評價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意見》提出政府部門要加強宏觀管理,加強公共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減少審批事項,減少微觀管理,減少事務性工作。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許可權。

  浙江寧波市塑膠機械行業職稱制度改革,依託龍頭企業組建全省塑機行業高級工程師評委會,依靠行業協會和塑機行業國家標準制定單位海天集團等力量制定評價標準,同時吸納浙江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國家塑膠機械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等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塑機行業專家,實現評價主體的有機結合。

  “塑膠機械行業高級工程師評審以‘請行業定職稱,讓企業拿標準,靠業績來説話’的評價機制,為人才和用人單位提供了優質服務,有效激勵了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和隊伍建設。”寧波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説。

  除寧波外,各地根據《意見》和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措施,科學合理下放評審權。

  江西向地區、行業和用人單位下放職稱評審權,對於開展自主評審的單位,人社部門不再審批資格,改為事後備案管理。目前,已累計向14家企業、37家院校和醫院、5家科研機構下放職稱評審自主權,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師職稱全部實行自主評審。

  前期向18個省轄市下放中小學高級教師評審許可權,在15所高校和4家大型企業及省農科院、省社科院試行單位自主評審……河南有序向省轄市下放衛生系列副高級職稱評審許可權、向縣(市、區)下放中小學教師中級職稱評審許可權。

  湖北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聯合向全省80所高校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高校自主開展評審,自主發文辦證,自主使用評審結果。

  “一些高校、大型企業的人才評價標準可能比政府組織的評委會標準更加嚴格,也更加符合用人實際,評價自己用的人可能也會更加謹慎。”人社部專技司司長俞家棟説,“這在節約政府運作成本的同時,也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主管部門要做好事後備案,也要做好監督。”

  打破“天花板” 

  敞開職稱評審渠道,不拘一格納人才 

  前不久,一則題為“非遺傳承人也能評職稱”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如此“吸引眼球”的內容,實際上正是北京市職稱制度改革所帶來的效果。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在許多行業中新技術、新職業相繼産生,但遲遲沒有納入職稱評價體系。為此,《意見》提出,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創造便利條件,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民辦機構專業技術人才與公立機構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為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北京市規定,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代表作還可包括理論文章、決策諮詢、研究報告等;對教育教學、衛生技術人才,代表作還可包括精品課程、教學課例、疑難病案等;對文化藝術人才,代表作還可包括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戲劇作品、工藝作品等。由此,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等特殊特藝人才擁有相應的職稱不再是夢想。

  雲南出臺意見,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範圍,針對體制外的人才,如鄉土人才、民族民間中醫藥人才、文化人才等,敞開了職稱評審的渠道,不受體制內外的限制;打破職稱評價“天花板”,如工藝美術師等專業人才,以往職稱設置最高只到“副高”,現將之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

  山東為推進基層衛生職稱制度改革與完善,充分調動基層衛生人才的積極性,將在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鄉鎮、社區及以下衛生服務機構中設置基層衛生高級職稱。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參加基層衛生高級職稱評審。

  “能夠參評正高級職稱打破了許多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生涯‘天花板’,讓他們從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的雙重提高中獲得應有的尊重,從而更加激發他們投身本職工作的熱情,同時也能有效避免諸如‘教授級工程師’等自設職稱的現象。”吳江表示。

  此外,對於放開正高級職稱設置會不會出現“矮子裏面拔將軍”的問題,吳江認為,各地在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要體現不同層級的差別,就必須相應地提高職稱評價標準,不能搞“水漲船高”;在評定中也要堅持業內評價、獨立評審,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設置好評委,建設一支有水準的專家隊伍,嚴格按照評價標準進行評定。(本報記者 趙 兵)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