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職稱”困住青年教師的網

2018年02月08日 13:57:00來源:台灣網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我國的教師職稱制度已經實施了近三十年,職稱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能力。可30年曆史的職稱制度變成區分教師待遇的工具,而評職稱在如今完全可以弄虛作假,並且一勞永逸。若是改革教師職稱制度,老師和老師,老師和領導之間工資水準差距更小了,更公平了,老師心裏更舒坦了,更能用心教學了。也會增加年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年輕教師的教育情懷。

  目前小學、初中中級、高級教師名額太少。同樣是教師,就因為高中名額多,青年教師就能聘高級,而初中、小學的一些老教師任勞任怨工作幾十年,連中級職稱都解決不了。所以筆者以為首先應該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定體系,增加職稱名額。職稱名額應該向農村小學、初中傾斜。因為名額太少、競爭激烈,可建議領導不能與普通教師爭名額,領導崗位應當與教師崗位分開評,既要讓老師們看到希望,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也要及時兌現工資,讓老師們真正得到實惠。

  再者由於名額太少,導致教師之間競爭激烈,競聘時無法協調,只能按教齡、資格進行量化打分、論資排輩,如此一來,職稱晉陞與實際教學業績關係不大,導致‘輕教學、重職稱’的現象較為普遍。所以應該增加考評項目,建議把教學時間,教學品質納入考核項目。

  其次可降低職稱與工資掛鉤的比例,將工資和業績掛鉤。有很多教師評上高級後,班主任不當了,教研組長不當了,脫離一線,學校領導也無能為力。同工不同酬,挫傷了教師工作積極性。教育是需要靜下心來做的事情,大家都在為職稱絞盡腦汁,誰還有心思靜下心來教學啊!如果評聘分開,評上後工資不和職稱掛鉤,而是和每年的實際教學工作掛鉤,實行陽光工資,才能促使教師始終努力教學。

  最後對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仍然定期嚴格考核。現實中評上高級職稱就不願意再幹活,這樣的現象確實很普遍,筆者以為,可制定高級教師的年度考核,不要讓他們産生“人到碼頭車到站”的消極想法。學校也可以為高級教師再成長提供良好的支援,提升教師個人形象,促進其再成長。

  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涉及上千萬教師的切身利益,既要積極推進,也要穩妥進行。當前,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但願改革能讓青年教師撕破困住他們的“網”,讓教師成為教育發展的不竭源泉。(台灣網網友:林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