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媒體走轉改】小崗村村委會主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8-01-16 22: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安徽站啟動,第一站,走近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鳳陽小崗村。(台灣網 王鑫 攝)

  台灣網安徽訊 (記者 王鑫)1月15日,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安徽站啟動,第一站,走近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鳳陽小崗村。村委會主任周群之在接受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天的生活對於當時的我來説,是不可想像的!”

  關於小崗村的“前世今生”,這位1971年出生的村委會主任擁有著完整的記憶。整個村子四十多年的發展變化,對於周群之來説是歷歷在目,所以在採訪中,他開門見山地從自己感觸最深的兩個方面,也就是住房和交通方面,介紹了小崗村的昨日舊貌和今日新顏。周群之表示,從居住上來説,他小時候住的都是茅草房,一直在茅草屋中生活到八十年代中期。這個轉折就是‘大包乾’以後,在黨和國家的支援下,農民從吃得飽,到有餘糧,之後通過發展農副業,有了一些經濟積累之後,有了第一批瓦房,進入到九十年代中後期,農民中就開始有了樓房。

  在談到交通方面的時候,周群之用手指著指自己的腳説,“記得我小的時候,從村子裏到鎮上讀中學,這段路程我首先是用腳量,然後是用自行車,在騎著自行車上學的時候,偶爾看到摩托車,我就會想,我什麼時候能有一輛摩托車,那多好啊!但是現在,我已經有了一台轎車,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説,是不可想像的,實際上是從一個摩托車的夢想,一下子變成汽車的夢想”説到這時,周群之一直都是笑呵呵的,臉色也有點發紅。

  周群之表示,在當村委會主任這幾年來有一個感受,就是個人的幸福和發展,是建立在國家經濟整體良好發展的基礎上。他就拿小崗村舉例,在和村民進行交流的時候他發現,村民們在發展方面對村委會有了更多的需求,這種對未來的自信以前從來沒有,這是在國經濟發展良好的大局下,村民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表現。

  針對未來村子的發展,周群之也説出了自己的打算,“在村子裏,我們希望通過總結過去幾屆村委班子的經驗,尤其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下,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援,我相信未來五年,通過已經確定或者即將啟動的一系列改革發展方略,小崗村會進入一個發展的快車道。”

  在即將結束專訪的時候,周群之很嚴肅地提出説:“最後,我想借著這個機會,希望和媒體朋友探討一下,我們小崗村百姓不是外界所講的,或者別有用心的個別媒體報道那樣不堪。”説到這裡,周群之停頓了一下,然後聲音提高了幾度,“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是我們小崗村和其他村一樣的夢想,而且他們也為了這個夢想作出了很多的實踐和努力,不像外界説的那樣,躺在功勞簿上,好吃懶做。”周群之講話的聲音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聲調,聲音有些顫抖,甚至提出帶我們去和村民們面對面的交流,他這樣形容小崗村村民,“我們小崗村的百姓和全國其他農村的百姓是一樣一樣的可愛,一樣一樣的淳樸,一樣一樣的有智慧,我以我是小崗村的一員而驕傲。”

  我們相信,謠言止于智者,謊言不攻自破。2018年,改革開放進入“不惑”之年,在這塊改革開放的發源地,這個孕育了“大包乾”精神和沈浩精神的神奇小村,是否可以繼續改革創新,敢為人先,再次為新時代中國發展注入新活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台灣網記者對安徽鳳陽小崗村村主任周群之進行了專訪。(中國西藏網 次仁頓珠 攝)

  

    “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開設的農家樂。(台灣網 王鑫 攝)

  

    參觀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台灣網 王鑫 攝)

  

    小崗村的街道。(台灣網 王鑫 攝)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