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評論員觀察:擠乾空心材料的政績水分

2018-01-08 13:2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李 斌

  2018年01月08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糾治“注水材料”,擠乾 “政績水分”,也是這一輪搜尋和整改“四風”突出問題的重要任務

  無論是寫領導講話還是整理文件報告,必須讓文章合轍押韻、對仗華麗;到哪都有專門負責寫材料的人,連科級單位都設了“辦公廳”;三五百字就能説清楚的事,硬拉到兩三千字,大談特談領導如何重視……有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文牘主義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嚴重,“空心筆桿子”問題應當引起警惕。

  應該看到,重視寫材料、重視“筆桿子”,不僅是行政流程的必需、推動工作的必要,很多時候也體現出黨重視理論工作、文宣工作的優良傳統。但不是任何材料和“筆桿子”都值得推崇,沾染上不嚴不實作風的材料,沾染上形式主義習氣的“筆桿子”,不僅影響實際工作,還會在人民群眾眼裏造成“語言腐敗”“風氣污染”。正因此,提倡務實文風、力戒空話套話、反對文牘主義、重視調查研究,向來為我們黨所重視。

  “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的要求,自上而下、滌蕩全黨,形成了一種改文風、轉作風的鮮明導向和強大聲勢。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在中央領導集體的率先垂范、大力推動下,各級各地各部門積極轉作風、正學風、改文風,呈現許多新氣象、新成效。但中央三令五申,整改層層發力,為何“空心筆桿子”人人喊打卻依然大行其道?

  從表層看,整改不力是重要原因;從深層看,附著在各類材料上的“回報”,構成了材料注水、材料造假的內在誘因。在不少人那裏,寫材料不是為了工作,而是寫材料本身就變成了工作。比如,工作落實中,“實幹不行,材料來補”“‘兵馬’未動,‘材料’先行”,用總結材料包裝工作實績,是很多幹部雷打不動的觀念、很多部門屢試不爽的招數。而到了幹部考核時,善編能吹的“筆桿子”被不斷提拔,那些真正衝在一線的實幹者卻被忽視和冷落,進一步刺激了一些人“材料出官”的念頭。

  用材料“説話”、拿材料“邀功”的問題,照見弄虛作假的錯誤政績觀,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歪風邪氣,這也充分説明,改作風一刻都不能懈怠,好文風永遠在路上。深入來看,“空心筆桿子”具有很強的隱蔽性、欺騙性,慣於運用“政治正確”的幌子遮蔽基層真問題,善於運用大話套話空話掩蓋工作不作為,正是這一輪“四風”新表現的突出典型。“筆桿子”空心化,實際上是工作空心化。因此,認真梳理和糾治“注水材料”,擠乾文字遊戲裏的“政績水分”,是這一輪搜尋和整改“四風”突出問題的重要任務。

  前不久,有記者調查發現,中西部一個鄉迎接扶貧檢查團,僅表格、材料等的列印費就花了10多萬元。扶貧檢查為什麼這麼“紙來紙去”?就是因為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要擠乾“材料政績”的水分,應注重體制機制改革的托底。從技術層面講,落實成效、數據真實性等關鍵資訊,應作硬性要求,應有追責選項。從激勵層面講,用好考核指揮棒,獎優評先、選任幹部,實幹者先,不給不嚴不實、作風漂浮的“材料幹部”留機會。從環境氛圍講,需要把制度建設貫穿作風建設始終,形成有效抑制不良文風作風的制度約束、組織壓力和社會監督。

  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呼喚唯實精神和實幹作風的時代。是“虛”字當頭還是“實”字挂帥,最終將關係我們這代人的歷史作為。擺脫“文牘主義”的窠臼,跳脫“材料政績”的束縛,堅持以實績為導向抓工作、促落實,才能用實實在在的成效,換來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8日 05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