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伊朗完全有權利蔑視華盛頓的干涉

2018-01-03 10:3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伊朗的騷亂仍有蔓延之勢,這是否會演變成中東一場新的“顏色革命”,存在不同的分析。美國成為公開支援伊朗抗議者最為積極、突出的西方國家。華盛頓無疑在干涉伊朗內政。

  伊朗的體制很多非伊斯蘭國家的輿論大概都談不上喜歡,但是尊重伊朗內政,又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支援的一種選擇。華盛頓公然干涉伊朗事務不應得到國際社會的鼓勵,特別是當西方輿論指責中國對西方一些國家搞“滲透”、干涉它們言論自由規則的時候,西方世界更應該同華盛頓的干涉行為保持距離。

  伊朗該如何解決當下的危機,應當由伊朗社會自己來決定。德黑蘭完全可以蔑視華盛頓的態度,獨立研判事態,分辨是非,做出最有利於伊朗國家和人民的選擇。

  我們注意到,伊朗政府迄今對示威者採取了相對溫和的態度,魯哈尼總統強調公眾有表達批評和示威的自由,但反對採取暴力破壞行動。這一態度即使拿到西方輿論中,也是挑不出什麼毛病的。

  美國實際在鼓動示威者與伊朗政府進行無底線的對抗,如果抗議演變成“暴力革命”,華盛頓大概也會無條件支援示威者。給人的印像是,只要能讓伊朗倒楣,無論出什麼事華盛頓都會高興。

  伊朗的示威活動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尚有很大不確定性。這次示威的起因是抗議物價飛漲、失業率過高等。後來雖出現了“釋放政治犯”“寧死也要自由”等政治口號,但政治訴求迄今為止比較分散,與2009年那一次集中抗議“大選舞弊”有很大不同。

  伊朗國內有著世俗化和宗教化的不同政治動力,該國政治也一直在這兩個方向之間搖擺,這一次的示威不像是伊朗全社會某種共同政治訴求的集中反映。伊朗的事情遠不像西方非黑即白的界定那麼簡單。

  需要指出的是,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之後,世界上又有不少國家發生了“顏色革命”。但是無論在東歐中亞,還是在中東,那些“顏色革命”幾乎沒有一個被公認為“成功”的。時至今日,“顏色革命”的道德感召力早已大不如前,很多發展中社會從對它樂見其成變得態度矛盾而複雜,對它的警惕性可以説一直都在上升。

  這一次華盛頓高調支援伊朗抗議者,顯得很突出。歐盟多數國家的態度相對溫和些。俄羅斯則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伊朗內政。而伊朗方面處理示威的方式到目前為止不是特別生硬,這是否代表了德黑蘭政治上表現出某種成熟有待觀察。至少與“阿拉伯之春”時世界所呈現的立場格局相比,如今的情況有了微妙變化。

  這次示威活動至少表達了部分伊朗民眾的意見和情緒,相信會給德黑蘭産生觸動,伊朗是阿拉伯世界什葉派力量的最大外部盟友,德黑蘭因捲入敘利亞、葉門、巴勒斯坦等事務,耗費了大量財力。伊朗在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之前,並非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伊朗在中東打造什葉派陣營的力度是否會受到這次示威的衝擊,將備受關注。

  不管怎麼説,華盛頓給世界各地政治事態定性的權威已經比前些年減弱了,伊朗騷亂進一步展示了這個端倪。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