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伊朗遭“十年來最大示威”衝擊 美媒:對低迷經濟的反應

2018-01-02 09:3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2018年第一天,伊朗持續爆發反政府示威成為最熱國際新聞,根據各方消息,截至昨夜至少有12人死亡、500人被捕,該國被認為面臨近10年來最嚴重危機。伊朗突然出現的政治社會動蕩讓國際觀察人士普遍感到驚愕,2015年伊核協議之後,該國與西方世界關係大幅緩和,德黑蘭甚至被反覆描述成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葉門等地大肆擴張影響力的“勝利者”,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廢掉伊核協議也被該國“懟”了回去。

  “就像沙漠上空盤旋的猛禽,伊朗的許多敵人和對手都在緊緊盯著德黑蘭以及伊朗其他城市的街頭。他們希望這場動蕩能夠導致政權崩潰。”英國《衛報》1日如此描述中東的最新危險,但警告“伊朗的敵人”:明智之舉是別盼著伊朗出現政權更疊,否則可能導致地區局勢緊張,不但牽動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沙特,還可能波及土耳其和俄羅斯。

  據伊朗半官方的勞工新聞社1日報道,在剛過去的12月31日夜裏,10人在示威衝突中死亡,“一些武裝示威者試圖佔領某些警察局和軍事基地,但遭到來自安全部隊的激烈抵抗”。此前一天,已有兩名示威者喪命。

  “血腥之夜”出現前,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這是他首次就該國2009年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示威表態。魯哈尼呼籲冷靜,他稱根據憲法和公民權利伊朗人完全有表達對政府的批評或舉行示威的自由,但應以一種能改善國家狀況的方式。他強調解決某些問題“並不容易,需要時間”,警告“政府不會容忍那些破壞公共財物、違反公共秩序以及在社會製造動亂的人”。魯哈尼尤其嚴厲抨擊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他説,“在美國的這個人今天想同情我們的人民,他忘記了幾個月前還將伊朗人稱為‘恐怖分子’,這個人從頭到腳都反對伊朗,沒有權利同情伊朗人民”。

  英國廣播公司1日報道稱,魯哈尼講話後,示威在夜間繼續進行,警察用催淚瓦斯和水槍驅趕德黑蘭市內廣場上的示威人群,此外,伊朗西部、西北部以及北部都有城市出現示威。據俄新社報道,俄外交部已發佈消息警告在伊朗的俄羅斯人保持警惕,遠離人群密集場所。

  上週四,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爆發民眾示威,除要求經濟改革外,示威者據報道還喊出“魯哈尼去死”“獨裁者去死”等口號。週五,示威蔓延到庫姆、伊斯法罕等城市,德黑蘭出現小規模示威,一些人被捕。週六,在伊朗西部地區兩名示威者被打死,至少200人在德黑蘭被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伊朗人此次示威是對低迷的經濟、猖獗的腐敗以及燃料與食品價格上漲的一種反應。此次的示威運動出現在庫姆以及馬什哈德等伊朗宗教聖地,看上去是直接挑戰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試圖劫持國家的聲音。”伊朗《德黑蘭時報》在頭版以此為題報道稱,接近安全機構的消息人士稱,伊朗逮捕超過500人,其中超過八成承認收到外部國家的錢和指令,利用伊朗人民對物價上漲和高失業率不滿而舉行的示威。報道稱,沙特、以色列以及美國最近制定計劃,資助流亡海外的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抓住機會製造騷亂。駐守德黑蘭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高官伊斯梅爾稱,德黑蘭局勢在掌控之中,示威者若不聽警告將面臨“國家鐵拳”。

  【環球時報駐伊朗、德國、埃及記者 晉燕 青木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柳直】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