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盤點2017:環保監管“長牙齒”,藍天不再是新聞

2017-12-28 13:15: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最多的一個月發佈25份督查通報,批評、問責、處罰成常態……

  【盤點2017感知中國經濟新變化④】環保監管“長牙齒”,藍天不再是新聞

  臨近年末,居住在京津冀地區的人們感到了環境出現的明顯變化——今年冬天,藍天不再是新聞。

  監測數據顯示,12月,北京優秀的空氣品質不僅超過了長三角,更是超過了廣東珠三角不少城市。截至12月19日,12月北京空氣優秀率高達71%,優良率達89%。藍天常駐的還有河北省,10月1日至12月16日,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較2016年同期下降了32.3%,達到5年來最好水準。

  北京和華北地區大氣環境之所以出現如此巨大轉變,除了“天公作美”,還有賴於“事在人為”。近年來,華北地區持續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改善了污染排放情況。這其中,環保督查功不可沒。

  督察、督查通報最多的一年

  梳理過往,2017年是環保部發佈各種督察、督查通報最多的一年。京津冀地區有關通報的密度甚至一度以天為單位,通報內容90%以上都是“黑榜單”,表揚的極少。

  環保督查中力度最大的當屬中央環保督察。中央環保督察,從環保部門牽頭到中央主導,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並舉,以督政為主”。這被看做是我國環境監管模式的重大變革。今年8月,中央環保督察已完成了對全國所有省份的覆蓋。

  環保督查最頻繁的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4月12日,環境保護部第一次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截至12月6日,記者統計,環保部一共發佈了156份督查通報,最多的一個月發佈了25份督查通報。

  2017年公佈了第三批和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組的督察情況,截至2017年8月1日,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向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反饋督察意見,督察組交辦的31457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基本辦結,共立案處罰8687家,拘留405人,約談6657人,問責4660人;截至9月15日,第四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完成了對吉林、浙江、山東、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團)等省(區)的督察進駐工作,督察組交辦的環境舉報,地方已辦結35039件,辦結率達到88.5%。其中,責令整改32602家;立案偵查297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64人;約談4210人,問責5763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