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見證中國經濟新高地

2017-12-18 14:0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2017中國經濟新氣象】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2017年,面對世界經濟的深刻轉變,中國勇立潮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經濟活力和韌性。中國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這一年,有許多重要的瞬間和場景成為中國經濟新高地的見證。

  走向世界舞臺的高端“中國製造” 

  12月17日中午12時34分,第二架國産大飛機C919平穩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順利凱旋。國産大飛機翱翔藍天的進程又跨過了一個重要節點。 

  2017年,是見證中國高端製造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5月5日,首架國産大飛機C919在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11月10日,首架大飛機轉場陜西閻良。

  上百萬個精細零部件,幾乎覆蓋所有工業門類的高端製造——大型客機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C919飛機是我國按照與國際接軌的適航標準自主研製的大飛機。目前,已經擁有國內外27家客戶的785架訂單。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研發製造大型客機技術的國家。

  勇氣、毅力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是中國製造從中低端邁向高端進程中始終保持的精氣神,帶動“中國製造”新時代的大變革。

  加快推動裝備製造業向智慧化、高端化轉型,帶動傳統産業悄然嬗變,不僅僅是東南沿海的故事,也正在成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新氣質。

  在瀋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的“數字化無人工廠”內,紅色機械手臂規律地扭動著,黃色智慧物流車安靜地行駛,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完成倉儲、物流、裝配、噴塗、檢測等環節。伴隨智慧製造的浪潮,新松大幅增加研發投入,機器人産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不僅如此,瀋陽的智慧機床在國內多地參建“智造谷”,十萬空分壓縮機等一批高端裝備打破海外壟斷,礦山、冶金等成套設備批量出口……在遼寧,裝備製造業正在改變“粗”“笨”的傳統形象,以超強度創新催生的高端裝備在悄然崛起。

  今年最新外貿進出口數據表明,機電産品是我國出口産品的生力軍。前11個月,我國機電産品出口8.05萬億元,增長12.6%,佔出口總值的58.1%。其中,電器及電子産品出口3.61萬億元,增長10.7%;機械設備2.35萬億元,增長15.5%;汽車93萬輛,增加43.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創新的引領下,中國製造在創造新“體質”,實體經濟在集聚新動能。

  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隆冬時節,黃土高原上朔風冽冽。一列東風7C型內燃機車停靠在蘭州新區中川北站的鐵軌上,車站上列檢員正在用術語對中歐班列進行編組操作。隨著進出站的貨物量在不斷增加,中川北站成為“快遞集散地”。 

  自2015年“蘭州號”中亞國際貨運班列首發以來,蘭州新區中川北站相繼開通運作了“蘭州—漢堡—蘭州”中歐往返貨運班列,以及國內首列“德國赫恩—蘭州新區”冷藏集裝箱中歐班列,與俄羅斯、德國等近40個國家開展了經貿合作,近20家企業的産品銷往歐洲、中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一帶一路”倡議成果超出預期,惠及世界。在衣索比亞,非洲首條全套採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已建成通車,非洲鐵路史翻開嶄新一頁;在肯亞,連接東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薩和肯亞首都內羅畢的蒙內鐵路,是當地半個多世紀以來興建的最大基建項目;在北極,中俄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産,開闢北極航道助推“冰上絲綢之路”……

  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5.6%,扭轉了連續兩年負增長局面,回穩向好勢頭進一步穩定。

  從今年12月1日起,我國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將滿足國內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並讓更多國家和企業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消費繁榮帶來的紅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自由貿易區建設穩步推進,上海、廣東、天津等11個自貿試驗區和12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先後設立。以自貿區為平臺,進行大量探索,開放型經濟體制加快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經濟硬實力提升的同時,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為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描繪了今後一段時期的線路圖。

  更具活力的創新型體系 

  12月5日,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落下帷幕。大會首次發佈藍皮書《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7》《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7》。發佈了《烏鎮展望》和《2017年世界網際網路發展最佳實踐案例集》兩項成果性文件。對接的網際網路項目數達1200個,超過130億元的項目現場簽約。 

  烏鎮的見證,中國的輝煌,小橋流水間傳遞出的“中國聲音”力量強勁。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已成為全球網際網路頂尖科技的匯聚地和風向標。

  滾滾而來的數字化浪潮席捲中國,拍打著各行各業,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轉型機遇,提升效率、生産力,以及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這股浪潮勢不可擋,在直接惠及中國百姓的同時,也惠及了世界各國消費者。

  “中國已經是全球數字技術領域的領頭羊,且未來潛力巨大。”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十年前,中國的零售電商交易額不到全球總額1%,如今佔比已超過40%。據估算,目前中國的零售電商交易額已超過美、英、法、德、日等五國的總和。

  全世界262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初創企業)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企業。這些中國企業總估值佔全球“獨角獸”的43%。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夠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是十分難得的。”隆國強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在加速,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層出不窮。抓住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傳統産業轉型在提速,前沿技術的研發創新和産業化成果全球矚目。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截至2017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2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也高達96.3%。用戶需求的巨大網路效應帶來了一系列廣泛的創新,電子商務、網路支付、共用單車、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正迅速重構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從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數字浪潮。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為建設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18日 01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