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西城衚同“廁所革命”:500座公廁已被改造

2017-12-05 16:14: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二類公廁已安裝烘手器 電暖器 新風系統 2018年全面改造

  西城區衚同的“廁所革命”

  手帕口橋正在進行著鐵道口改立交的施工,因道路建設需要,路西邊的一座公廁被拆除,而路東側的圍擋後面,一座嶄新的廁所已經建好。星期四中午,廁所裏的空氣新風系統顯示,這兒的空氣品質指數為10左右。

  “今年西城區提升改造了20座二類公共廁所,全都加上了新風除臭系統。到2018年底,西城區所有二類以上標準的公廁都會加裝這種設備。”西城區環衛中心基建科科長康勇説。市城市管理委11月29日透露,本市正在加大力度改善市民如廁環境,已有500座公廁通過加裝通風除臭系統,完成服務品質提升改造。

  西城區公廁改造只是全市公廁提升項目的一個縮影。據北京日報,本市還開展了公廁普查,2016年已完成東城、西城兩個區2297座公廁的普查工作,2017年普查朝陽區、海澱區的3000余座公廁,完善基礎數據庫形成電子地圖資訊。預計2018年,東城區將開展平房區街巷衚同公廁革命試點;海淀在高新技術産業園試點智慧公廁等。

  改造後公廁發生了哪些改變?遇到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地方亟待“公廁革命”?

  新公廁安裝了新風系統

  手帕口橋畔這間新廁所,佔地面積約有百餘平方米。男廁所裏面除了幾個奈米免衝小便器和帶有隔板間的坐便器、蹲便器外,還有大約十多平方米的空間,顯得頗為寬敞。墻面地上鋪設瓷磚,洗手池上挂著鏡子。

  除了照明,這裡還有烘手器、電暖器等電器設備。24小時有人值守,隨時保證裏面的清潔。墻面上不起眼的巴掌大的一塊顯示屏,是新風系統的控制器,隨時顯示著廁所內的空氣品質。這裡禁止吸煙,但如果有人抽著煙上廁所,很快顯示屏上的數字上升,接著在十分鐘內下降至原有水準。

  “一點兒味兒都沒有,真不錯。”談到這裡的環境,一個來上廁所的先生説道。“公共廁所嘛,以往咱們都不太在意,能維護成這樣的水準不容易。”

  在一些平房區,廁所水準明顯差一些。如菜市口東北側,還有一片未拆遷完的老舊平房,棉花下二條便位於這裡。路南側的一間公共廁所,用居民王老先生的話説,“可著咱北京,怕是找不到幾個這麼破的廁所了。咱只要是活著,就躲不開這個糟心的地方。”

  整個廁所佔地面積約有二十平方米,男廁所裏三個蹲位一個小便池。整個廁所沒有任何的“裝修”,蹲位之間沒有隔板,並且距離相當近,“‘街坊’一不小心就碰上膝蓋。”

  上廁所摔個跟頭的事兒雖然不常遇見,“住在平房的老老小小,有不少人都摔過一身尿臊。”這是因為廁所地面不夠平整,部分低窪的地方冬天便會積水結冰,讓人滑倒。至今每到冬天,包括他在內的很多老人即便在白天仍會使用便盆,“排隊倒尿盆的場面,咱北京人都快忘了吧?”簡陋的廁所冬季與室外一樣寒冷,“難怪很多老人不來,不是不想來,是不敢來。”

  王老先生承認,多年以來這個廁所除了便民,也經歷了幾次改造。上世紀七十年代這個廁所還是碎磚土墻,“下雨蹲坑得自己打傘,因為房頂漏雨。”到了八十年代就成了有模有樣的廁所,只是裏麵條件仍然簡陋。後來又經過翻蓋,已經比起過去好了不少,“地方有限,我問過街道這裡為啥不能徹底改造一下,人家説,地方有限,人口密集,既不能擴大面積又要滿足需求。廁所擴建不是個簡單的事情,誰家也不願意隔壁就是茅房嘛。”

  而這裡一直沒有進行徹底改造,也是因為拆遷工作一直斷斷續續地進行著,“以前衚同裏都是這種廁所,現在別處的都改造了,唯獨剩下它。”

  不遠處東椿樹衚同裏面便有改造一新的廁所,買菜路過進去一看,老先生羨慕不已。“裝修雖然不算多華麗,但至少鋪了地磚、有了隔斷。可惜走過去得10分鐘,不太現實。”

  衚同廁所改造諸多不易

  “人多地兒小。”談到衚同廁所改造,康勇最發愁的就是這個問題。“前些年我們做過一些改造,比如説廁位之間裝上隔板,但是老百姓不幹了。因為廁所太小,廁位剛好容納一個人,再加隔斷就太狹窄了。有人跟我説,‘還是騰出空間來吧,這樣我們蹲著的時候還方便聊天呢。’”

  至於減少廁位、增加每個廁位之間的空間也不現實。環衛部門在進行公廁改造前都要到每個居委會徵求居民意見,老百姓最關心的就是絕對不能減少廁位數。康勇自己家也住在衚同裏,坦言廁所如同公路,一樣存在“早高峰”。一旦減少一個廁位,後果不堪設想。

  環衛部門也嘗試將狹窄的廁所“優化組合”,比如將一兩個狹窄的廁所拆掉,重新建設規模稍大的新廁所,但是衚同裏的空間實在有限。最近幾年部分地區拆違後,才算給了廁所擴建的機會。而且一些廁所位置變動後,居民馬上就會反映生活不便;但若是廁所離家太近,又有人會嫌臟臭。

  2005年北京的廁所曾有過一次大規模的改造,當時市裏提出要將二環以裏的廁所全部達標。西城區在這次改造中,消滅了“通槽”式即一道大坑上以石板分蹲位的廁所,都改成了獨立水衝的廁位。後來的歷次改進中,廁所逐漸進行了簡單的裝修,鋪設地磚墻磚,有條件的設置不銹鋼隔板,蹲便器、地漏換成不銹鋼。若是空間允許,坐便器也得為老年人準備好。

  “咱北京人上公廁有個毛病——嫌臟,衚同裏上廁所沒有用手開門的,基本上是用腳踹。過去的廁所都是木頭門用不了多久就破爛不堪了,現在也都換成不銹鋼的了。”

  在西城區與宣武區合併的時候,康勇發現,南城公廁設施條件較北城稍差,比如現在西城區迷你廁所基本在南城的衚同裏。虎坊橋畔鐵樹斜街西口路南的這座“單廁”,即只有女廁沒有男廁,佔地4.8平方米,且僅有兩個坑位。經過近幾年的整修,狹小的廁所外觀整潔,裏面一個蹲便一個坐便器都是不銹鋼的,但實在太小了,連安裝隔板都騰不出地方,想實現改造目標並不簡單,“有錢購置設備,可是沒有地方安裝啊。”

  一二類公廁已全部達標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聞著不臭”,這12個字,是現階段衚同廁所改造的目標。

  “辦法”也在隨著技術進步和投入的加大變得越來越多。大柵欄東口珠寶市街上的那座廁所,因佔地有限,之前的坑位是排成一條直線的,且男女各僅有三個蹲位。不久前的改造中,被建設成了10個獨立單間式的廁所,其中包括一個母嬰間、一個坐便器間、一個洗手水池間。別看每個屋子不大,也都配備了中央空調、新風系統。

  “夏天遊客多,這個廁所經常排隊。”維護廁所清潔的工人師傅説,“經常看到有的人憋得難受,這裡能多一個位子,就是極大的方便。”

  據統計,西城區現有公共廁所總數1086座,二類及以上359座,三類727座,絕大多數的三類公廁都位於衚同中。所謂二類公廁,簡單地説就是地處於主要街道,內部設施完善,建設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公廁。三類公廁均地處一般街巷,面積狹小,內部設施則相對簡陋。康勇説,西城區的二類及以上廁所都已實現了上述目標,爭取2018年全部裝上新風除臭系統。

  “廁所改造是個漫長的過程。”康勇説,近年西城區財政每年投入數百萬元,逐步改善著公廁的條件。新風除臭、烘手器、暖氣、節水便器等都已普及。

  雖然衚同裏條件有限,但康勇透露,環衛中心和區城管委正在加緊研究改造方案,計劃著在未來的一兩年之內,讓衚同裏三類廁所也實現這樣的目標。“區領導非常重視衚同公廁改造的事兒,反覆在會上説,二類廁所改得再好也屬於‘錦上添花’,可老百姓真正需要我們的是‘雪中送炭’。不再讓冬天上廁所的老百姓覺得凍屁股,不再讓夏天上廁所的老百姓汗流浹背,不再讓人順著臭味找廁所。這將是北京公廁又一次重大的‘革命’。平房的一大不便就是上廁所麻煩,但這種歷史也許就要結束啦。”康勇説。本報記者 張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