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上不了”到“上得好”:列車上的廁所革命

2018-03-14 15:2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火車上曾經最大的難題之一——“如廁難”,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常常開玩笑,做火車司機,腎功能一定要好。”曾開過10多年火車的福州機務段福州動車車間主任王偉宏笑著説。

  上世紀80年代,王偉宏開的是蒸汽火車。火車頭與乘客車廂分離,火車司機們沒法直接去車廂如廁,列車停站時間不確定,也沒有時間去站臺的廁所。於是,“就地解決”成了沒有辦法的“辦法”。

  王偉宏回憶,最好的時機還是等候信號燈的時候,不少司機選擇在這個時間下車“就地解決”,但眼睛卻還緊盯著信號燈。“信號燈一變,那就趕緊提著褲子跑回去開車。”他説。

  像王偉宏這樣的火車司機,一趟開個五六個小時是常事,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不少司機儘量減少喝水的量,實在渴了,就舔舔水,潤潤喉。

  其實,“就地解決”的不僅是司機。過去,火車上的廁所就是一個簡單的蹲位,排泄物直接排放在路軌上,火車開過的一路可以説臭氣熏天。“那時候,能上著廁所的就算不錯了。”王偉宏回憶説。火車承載著大量的運輸需求,一到春運,超員往往是常態,車廂裏,甚至包括廁所,能站人的地方都擠滿了乘客。“每到一站,就呼啦一群乘客下來上廁所,車站廁所太遠,怕趕不上火車,不管男女老少,都一起蹲在地上解決,也是印象很深的畫面了。”王偉宏説。

  動車的啟用是個巨大的轉捩點。動車廁所採用了真空集便式裝置,排泄物通過真空壓縮存放在集便箱中,待回到相應站點,由專門設備進行吸污。真空集便器不僅能吸入排泄物,還能將異味一併吸入,保持了列車廁所的乾淨整潔。同時車頭車廂一體化,火車司機也能就近到車廂上廁所了。

  列車廁所的變化不僅靠技術的革新,背後也有一群努力的身影。福州動車段專項修工班工長彭通亮對動車廁所很是熟悉。待動車回站後,維護動車廁所的環境就是這位“所長”的工作。春運期間,彭通亮所在的一個班一天要檢查600多個廁所。“鏡子幹不乾淨,門把手能不能轉動,標識有沒有模糊,馬桶有沒有堵……”説起檢查的標準,彭通亮掰著手指熟練地報了十幾項。在他看來,這項工作雖然有些臟累,卻能讓乘客“上得舒服”。

  在動車運作期間,廁所的維護仍是不可缺少的。春運期間,記者在合肥南站的站臺上看到,一群身穿藏青色工作服、手拿掃帚、拖把、簸箕的工作人員正整齊列隊,等待列車停靠。旅客下車後,他們帶著工具迅速走進車廂,等收拾雜物、轉換座椅方向、拖地完成後,開始清理和打掃廁所,最後再用抹布擦乾凈洗臉盆上的水跡。所有這些工作,必須在六分鐘內完成。

  在上海開往淮北的G7292次列車上,記者觀察到,這些廁所不僅有專職保潔員隨臟隨掃,列車員與列車長也要定時巡視。“我們有一套嚴格的作業標準,比如廁所中垃圾不能超過垃圾箱的三分之二,抽紙卷紙不能斷,鏡面、墻面與馬桶都要用專門的毛巾擦拭乾凈。”負責4節車廂6個衛生間的保潔員劉燕告訴記者,大概半個小時就要清理一次,一趟車下來至少跑30次。

  “乾淨的廁所誰看到心裏都舒服,自然而然地也有越來越多的乘客願意去維護這份清潔。”劉燕説。(王妍、陳弘毅、汪奧娜)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