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滴滴清水匯入綠色發展大潮

2017-12-03 11:46: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滴滴清水匯入綠色發展大潮

  ——廣西綜合治理水污染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陸燕 昌苗苗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

  近年來,廣西凝心聚力治理水污染,“治水之路”雖佈滿荊棘,但在全區上下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下,一滴滴微小的水珠正匯聚成廣西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的大潮,一幅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八桂大地鋪展開來。

  讓“一溝黑水”變為“一灣綠水”

  南寧市那考河濕地公園6公里長的河道內,一江碧水蜿蜒流向遠方。在兩岸綠樹紅花的掩映下,一座座水車悠悠轉動,隨處可見散步健身和休閒娛樂的市民。

  此情此景,讓人無法想像,五六年前這裡河道狹窄、荒草叢生、黑水橫流、臭不堪聞,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沿岸生産企業的40個污水直排口。

  【領航新征程】滴滴清水匯入綠色發展大潮

如畫的桂林山水。資料圖片

  和那考河一樣,昔日廣西一海多江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老百姓為生計,開辦養殖業,農業污水直排;企業為發展,工業廢水直排;城鎮污水處理廠少,生活污水直排……治理水污染的進度似乎總是趕不上水環境惡化的速度,於是很多地方一度陷入“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惡性迴圈。

  面對水污染治理的嚴峻形勢,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理念,制定出臺了《廣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三五”專項規劃》《南流江-廉州灣陸海統籌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16-2030)》《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一系列規劃。

  “治污工作的手段是總量控制,核心目標是環境品質改善。離開品質這個尺規,治污就是無的放矢。”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廳長檀慶瑞説。

  為了讓規劃從紙面落到地上,各市、縣、鎮先後啟動“藍天碧水”工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重點抓減排及工業園區環保設施建設;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直排口截污“百日行動”,清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推進廣西近岸海域和九洲江、西江、南流江、欽江、盤陽河污染防治,推行市、縣、鎮三級“河長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南寧市投資11.9億元,對那考河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海綿化技術改造,同時結合“全流域治理”的創新理念和PPP模式,從河道治理、兩岸截污、污水處理到水生態修復、景觀建設等,全流域同步啟動、統籌推進,實現“一條龍”治水,終使那考河由往日的“一溝黑水”變身為“一灣綠水”。

  北海市通過貫徹落實“河長制”整治河流污染,讓白沙河恢復秀美容顏;桂林市率先建立污水處理廠並對漓江(城市段)進行排污綜合治理,讓“桂林山水之魂”再現濃濃綠意;玉林市籌資12億元用於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讓南流江重現清清江水。

  為把好污水排放“關口”,全區所有市縣均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4個設區市建成區污水處理率達90%,縣城污水處理率達80%。目前,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正積極推進,確保2017年內全面完成313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

  “生態園”落地開花

  “有的市通過整治污水直排口,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欠賬還上了,實屬不易。”檀慶瑞感慨,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韆鞦,這就要求我們這一代人要書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時代篇章。

  一個個鐵腕舉措、一條條嚴規戒律,讓廣西水環境持續向好,為各地建設“生態園”般宜居宜遊宜玩宜樂之地埋下了“綠色種子”,同時也成為廣西強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力。

  “青山碧水暖江灣,紫意飛花傳古韻。”這是南寧市邕江兩岸“生態園”的寫照。南寧市以四季繁花為風貌特色,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百里花江。邕江兩岸繁花似海、花開如瀑、鳥語花香的壯麗景象,讓身處兩岸的市民感受到濃濃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享有“山水甲天下”美譽的桂林市,大力推進實施漓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工程,通過開展漓江市區段截污及整治青獅潭水庫周邊環境,保住了山清水秀的桂林“生態園”。如今,無論是漓江水還是遇龍河或是青獅潭水庫,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南流江邊的一排排養豬場被拆掉後,以前渾濁的江水變清澈了,白鷺也願意來江邊安家了,晚上我們經常在江邊散步。”玉林市福綿區樟木鎮太安村村民李英説。

  南流江水清,滔滔入北海。北海市在開展入海河流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整治直排入海排污口等多項工作後,在銀灘描繪出一幅海水碧盈盈、沙灘白細柔、天人共歡愉的和諧生態畫卷。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廣西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更要碧海銀灘。”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強調。如今,全區各市縣的“水文章”正一步步落地開花,一片片極富生機的“生態園”為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走出獨具特色的綠色轉型之路

  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帶動旅遊業及其他産業升級的同時,也為廣西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新能量。

  南寧市通過打造“百里秀美邕江”,帶動老口航運樞紐工程及邕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邕江水利樞紐在保證南寧市防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將改善南寧市水環境並兼顧發電。”南寧市海綿城市與水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彭奠安告訴記者,該項目2017年10月截流蓄水,治水工程給南寧市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效提升了周邊生態環境的品質和開發建設水準,促進了城市發展。

  玉林市以九洲江治理為契機,推動兩岸流轉土地10萬多畝,種植果林8萬多畝,建設起九洲江百里生態農業示範帶,形成集“休閒、娛樂、觀光、放生”于一體、具有嶺南客家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新幹線,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我們世世代代以海為生,養育蠔苗,良好的水環境對我們來説太重要了。”欽州市欽南區尖山鎮沙井村蠔苗養殖戶鐘復冠説,在整治水污染後,茅尾海的水質得到很大提升,為此他專門製作了黏附蠔苗的“蠔餅”投入海中,培育新一批蠔苗。

  良好的生態就是生産力。在綠色産業投資洽談活動中,廣西一口氣簽下37個合作項目,85個後續項目達成初步投資合作意向,一批國內有實力的節能環保企業紛至遝來。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是綠色發展的基本要義,是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堅持生態立區、生態惠民,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具有廣西特點的綠色轉型綠色崛起之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堅定地表示。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02日 09版)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