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永昌:一個全國文明家庭背後的感人故事

2017-11-17 10:16:00
來源:每日甘肅網
字號

  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佔東

  初冬時節的永昌縣紅山窯鄉毛卜喇村,靜美地坐落在祁連山下。平坦的水泥路上,偶爾會遇到三五成群往返在家園與田野間的農民。

  11月15日下午,52歲的馬浩瑞站在家門口遠望著東南20公里外的祁連山和山下的永昌縣城。他的內心卻不像村莊那樣寧靜,而是充滿一個新期待:再有一天,我國著名矯形外科專家秦泗河教授就要來了,來給今年春天在北京做完手術的小侄女做檢查。

  馬浩瑞還等待著一場媒體記者的採訪。妻子李余霞和他撐起一個坎坷家庭的事跡,不僅讓他們成為了全國文明家庭,還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

  當天,甘肅省委網信辦組織策劃的“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暨我為新甘肅打call——甘肅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網路媒體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河西線採訪團走進永昌縣。在鄉間公路上,採訪團正向著這個20公里外祁連山下的小村莊駛去。

  到屋內,站在毛主席畫像前,馬浩瑞捧起2016年12月12日他在北京接受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的合影照片,向記者們介紹著他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每個細節。

  “我和妻子是普通農民,能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我感動一輩子!難忘一輩子!”馬浩瑞説,“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照顧、榮譽,沒有黨的關心就沒有我們這個坎坷家庭今日的幸福,這些年幫過我的人我都記不清有多少了!我感覺不論走到哪,都充滿了幸福感、安全感!”

  這一切要從這個看似平靜的家庭所經歷的極不平靜的坎坷歷程説起。

  26年前,馬浩瑞迎來了他和家庭一生中的貴人——妻子李余霞。

  成家後,李余霞勤勞能幹,公婆慈愛,還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這是個幸福之家。

  然而,生活的不幸卻在此後頻頻降臨到這個家庭。

  馬浩瑞有兩個弟弟。婚後不久,馬浩瑞的三弟馬浩高得了精神疾病,經過一年多的治療病情有所穩定後,馬浩瑞的二弟馬浩儉又得了腎上腺腫瘤,李余霞兩口子又帶著二弟到處看病。2012年,馬浩瑞年近90歲的父親去世了。喪事第二天晚上,馬浩儉的妻子在廁所突發暈厥,再也沒有醒來。出殯那天,馬家一前一後抬出了兩副靈柩,而李余霞的婆婆遭此打擊後一病不起。

  弟媳撒手而去,可憐一雙兒女還未成人,而婆婆也病倒在炕,生活的重擔壓在了李余霞這個女主人身上。2013年4月,李余霞近80歲的婆婆也撒手人寰。

  坎坷至此,李余霞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弟媳去世後留下12歲的侄女和8歲的侄子身上。尤其侄女在小時候從炕上摔下導致左小腿骨折。李余霞夫婦帶侄女四處奔波救治。

  好嫂子挑起多舛家庭重擔,對侄子侄女視同親生的事跡感動了金昌大地,感動了中國。馬浩瑞與李余霞于2016年底被授予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2017年4月,在金昌市委書記吳明明的關心下,在金昌市市縣鄉各級領導的支援下,為馬浩瑞、李余霞聯繫到了我國著名矯形外科專家秦泗河教授,馬浩瑞夫婦領著侄女前往民政部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院,併為侄女成功手術。

  “在金昌火車站上車時,當警察看到我侄女是個殘疾人時,開通綠色通道讓我們上車!”馬浩瑞説到此,眼眶濕潤,聲音哽咽,“在那一刻我感覺到非常幸福!這麼多年來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我們的幫助,給予我們的榮譽,妻子為這個家庭做出的巨大奉獻,一幕幕像電影一樣瞬間在腦海中聚集過來!那一刻我感覺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和自豪!”

  “為了節省我們往返北京治病的支出,秦泗河教授將親自從北京來到我家裏為我侄女做康復復查!”馬浩瑞再次説,“回顧這些年來,我已經記不清多少人幫助過我們啦!現在我走在路上,處處充滿了安全感。”

  永昌縣紅山窯鄉一名幹部説,馬浩瑞、李余霞的事跡,是金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案例,讓我們看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一樣的強大力量。我們將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作出“八個著力”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離開馬浩瑞、李余霞的家,遠處的祁連山已經進入傍晚的暮色。此時,馬浩瑞牧養的羊群正在歸來,潔白、靈動的白羊成為夜幕中一道別樣的景色。

  馬浩瑞説:“我們這裡是個好地方,有藍天、白雲,清新的空氣、甘甜的泉水,還有旱澇保收的田野和美麗的羊群,這就是我們新的生活新的希望。我們一定會把家園建設得更美好更幸福!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一定把生活過好,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感恩黨和國家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和支援!”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