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征程]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社會治理如何加強和創新?連日來,我市相關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開展了學習討論。
讓預防更有效,著眼于公共安全風險防控的制度機制方法創新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袁勤華説,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必須著眼于公共安全風險防控的制度、機制、方法創新。市綜治辦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我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行動方案,堅決防範重大風險,著力構建源頭防範、動態管控、綜合治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他説,在源頭治理上,要認真實施新修訂的穩評工作實施意見,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科學化規範化。要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加大對婚戀、家庭、鄰里等方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從源頭上遏制“民轉刑”命案發生。
在分析研判上,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分級分類建立健全集資訊收集、綜合研判、聯動反應、交辦督辦為一體的風險隱患綜合研判機制,著力構建條塊結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風險隱患綜合研判網路。
在動態排查上,要建立健全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風險隱患動態排查機制,全面梳理,及時準確掌握本行業本地區各類風險點、危險源以及事故隱患種類、數量和狀況。他表示,對排查識別出的風險開展風險評估,綜合判斷其可控程度、預判其引發突出事件的可能性,確定風險的危害等級。
在專項整治上,要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動態排查和常態化整治機制,依法嚴厲打擊暴力犯罪、“黑拐槍”、“盜扒騙”、“黃賭毒”以及電信網路詐騙、涉眾型經濟犯罪、傳銷、校園貸、公民個人資訊買賣、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環境污染等犯罪活動,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另外,加強環境保護、徵地拆遷、房地産開發等重點行業領域的突出信訪問題專項治理,既著力解決問題“減存量”,又完善制度“控增量”。
讓法治更深入,在社會參與中積極培育法治意識
“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需要法治建設的不懈努力。”正在基層調研我市村社民主法治建設的市司法局法制宣傳處處長程楨説,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讓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就需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村社居民的法治觀念,讓每一位公民在社會參與中明白基本遵循。
程楨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社會和諧、産業蓬勃發展的村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越用心、越紮實。在合川區石灘鎮任家村調研時,該村黨支部書記正用自己私家車上的喇叭,向村民們宣傳十九大精神。這也是該村近年來最有效的普法方法之一。
任家村曾經小矛盾不斷,“王家佔了李家的一點地,趙家把吳家的樹給砍了……一天就在解決這些事情”,村支書一天到晚就疲於應付村民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村落的面貌也沒有多大改變。後來,任家村決心加強普法學法力度,針對村民發生矛盾的類型,加強了普法的針對性。該村還建立了鄉規民約,小事情好好商量,按照鄉規民約辦,大事情遵從法律,人人平等不搞特殊。這樣,鄉村和諧安寧的局面就來了。程楨感慨,基層法治自治共治搞得好,和諧繁榮的發展局面就不愁。如今,任家村“兩委”帶著村民發展特色種植、農家樂等産業,村民都嘗到了和諧的甜頭。
程楨説,隨著農業生産關係改革的深入推進,鄉村社會的矛盾必然會出現增長,更需要在村民心中播撒下法治的種子,人人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基層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才能為鄉村振興營造一個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司法行政部門將繼續推進民主法治村社的創建,發現典型梳理經驗,推動法治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讓治安更良好,架起無縫安全防護“網”
如何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關鍵是防和控,“防”可以“打牢根基、紮緊籬笆”,有效震懾蠢蠢欲動的犯罪分子,減少犯罪發生;“控”則既能及時抓獲現行、獲取線索,又能有效防範、遏制犯罪的發生。
“對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這‘四張網’的建設是我們工作努力的重點和方向。”該負責人介紹,社會面治安防控網建設,公安機關主要圍繞構建“特警屯點、交巡警巡線、派出所控面、專業公安守站、武警聯勤聯動”巡邏防控機制,屯警于街面,進行常態化巡邏。依託高清攝像頭,對主要街道、商業場所、案件高發地段進行全天候監控,實現由事後核查、被動應對向事前預警、主動防控轉變。
重點行業和人員治安防控網,主要是要將小旅館、小網吧、日租房等易滋生違法犯罪的重點行業、場所全面納入監管,並強化危爆物品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格爆破施工項目審批,加強爆破作業活動日常安全監管。
在加強鎮街和村社治安防控網建設方面,目前大量社區(村社)專職巡邏隊在居民小區、背街小巷實行摩托車亮警燈巡邏,與街面交巡警流動巡邏車呼應互補。“社區巡邏隊有效彌補了背街小巷的巡邏力量不足,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發展這方面的巡邏力量。”該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還將努力打造以科技資訊化為牽引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版。
“最後‘一張網’,是指導全市重點單位設置保衛機構,配備專兼職保衛人員,加強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安全防控網建設。”該負責人表示,在重點單位的重點部位安裝視頻鏡頭,建立視頻監控中心,安裝防入侵報警裝置、緊急報警裝置,重點單位要害部位覆蓋率達到100%,保證重點單位和要害部位全部納入重點檢查範圍。
讓疏解更走心,培育自尊理性向善的社會心態
説起十九大精神,時代楷模、觀音橋街道“老馬工作室”負責人馬善祥兩眼放光,“豪情滿懷地通讀了三遍”,利用矛盾調解的間隙,他最近還寫了七八篇學習心得。
而最讓他關注的,還是做群眾工作的章節內容。比如,報告中提到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他每次讀到這裡,內心就有許多感慨。
“經濟發展了,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精神和修養如果沒跟上來,就會成短板,也是痛苦所在。”老馬説,有時候居民在權利的申索中,會産生一些不恰當的預期,這些會帶給自己和家人無盡的煩惱。這個時候,需要有社會工作者站出來,為他們做做思想工作,疏通疏通“腦梗阻”,幫助他們提高精神追求和法治觀念,讓他們從中得以解脫。“在物質生活滿足之後,促進人的精神文化的提高,讓物質和精神平衡發展,這是社會所需要的,也是把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工作中的具體表現。”
他説,要做群眾的“心靈導師”,必須掌握群眾工作本領,熟悉群眾思維,擺故事講道理,從小故事裏面引出大道理。前不久,一對再婚夫妻鬧離婚,南方承諾離婚後給女方5000元。結果婚離了,錢沒有給。
了解了事實,老馬對男子説:“不講誠信,必生矛盾;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人人必須遵守,就算吃低保也要講。不講誠信,必受懲罰,如果你和前妻打官司,法官不會因為你是吃低保就網開一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面對這樣的後果預期,男子終於兌現了約定。
馬善祥説,培育居民自尊向善的心態,調解工作者就要善於從具體的調解案例入手,通過恰當的語言,給當事人以啟迪,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促成思想境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