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好生活”提亮中國政治底色

2017-10-25 09:32: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美好生活”提亮中國政治底色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美好生活”提亮中國政治底色

  中新社記者 沈嘉

  在24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大閉幕會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再次提到“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6天前,他在十九大的開幕式上,也向全體黨員進行過同樣動員。

  5年前,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自此,“美好生活”成為中國政治話語中的關鍵詞。

  “美好”一詞,是普通人用來描述自己對於社會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標準。在政治傳播學者看來,一般地説,富強、民主、文明等都是制度性詞彙、宏觀詞彙;美好、美麗則是微觀詞彙、具象詞彙,往往是個體發自內心的言説。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認為,民眾對於具體生活的期待,被執政黨作為全黨未來的治理目標和奮鬥目標,並直接作為行動綱領宣示,“是最大限度地體現以民為本”。

  過去五年中,中國人“美好生活”的變化有精確的刻度:國內生産總值從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80萬億元;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

  十九大報告中,共14次提到了“美好生活”。這是對應然之事的承諾。

  新時代的應然之事,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北京社科學者認為,“美好生活”與“需要”連綴在一起,是充滿動能和社會化的表達。不同的職業群體、不同訴求的社會團體等都有著各自對美好生活的想法,這使得“美好生活”的語匯是開放的,其內涵是可以不斷豐富的。

  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美好生活”的輪廓基本清晰。

  在十九大報告中,它出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方面的擘畫中:

  ——對於年長者來説,“美好”是“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對企業家來説,“美好”是“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對農村的孩子來説,“美好”是“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對年輕公務員來説,“美好”是“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幹部”。

  ——對關心家人健康的主婦來説,“美好”是“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

  “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産權、人格權”,“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十九大報告中的這些嶄新表述,顯示了全面保護民眾合法權益的政治意願。

  實現“美好生活”,就是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破除藩籬。“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實現“美好生活”,就是要海納百川,兼蓄多元色彩。“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

  實現“美好生活”,就是在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政治底色上,“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