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西方或仍在迷茫,中國已八個“明確”

2017-10-25 09:1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閉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十九大期間的熱詞。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進行著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中共十九大最大的亮點,是對黨的發展的歷史性貢獻。

  這一思想內涵豐富,包含8個“明確”。“明確”的“確”,即“確定”。報告全文中還用了24個“堅定”、14個“堅持”和14個“自信”,折射出中國無比的“確定性”,與當前西方社會的不確定性甚至迷茫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的“確定”與西方的“迷茫”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的8個“明確”以及 24個“堅定”、14個“堅持”、14個“自信”等,凸顯的是中國的確定性。與之相比,西方社會或仍處於一片迷惘之中。

  近些年,西方社會民粹主義、反全球化思潮等紛紛泛起。選舉政治落入民粹主義泥潭,面對社會難題,一味迎合選民,而不是理性決策,導致許多利國利民政策無法實施,決策效率低下,治理績效難看。尤其是個別大國,在所謂的精英統治之下,法令政策或朝令夕改,缺乏連續性、穩定性;或陷入政黨爭鬥,落入否決政治怪圈。出臺公共政策的決策過程,往往將大眾選民排除在外。西方國家社會分化日趨嚴重,理性對話日漸稀缺,社會發展走向的不確定性日益凸顯。

  與之相關,西方個別大國奉行自身“優先”戰略,重新擁抱保護主義和閉關主義,打起反全球化的大旗。無論是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還是氣候變化治理方面,“任性”撕毀許多國際社會達成的共識,使冷戰後的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走向不確定。

  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世界向“東方”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確定性”,不僅領航中國的繁榮發展,也為解決世界疑惑提供中國方案,為後發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中國智慧。

  中國政府、執政黨、民眾和世界已經看到,那些推進所謂民主化(尤其是西式民主)的國家,結果是民粹主義橫行,國內意見分歧嚴重,很難達成共識,無法集中力量做事;政府往往過度承諾、空頭承諾,進而導致增長停滯、通貨膨脹、貧富懸殊,乃至社會動蕩等等。尤其對一些正在經濟轉型、現代化發展還不發達的國家來説,更是如此。而中國確定了適合自己的現代化路徑和發展戰略。

  中國認識到,全球化是當今國際發展大趨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習近平主席親自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全球化主張,並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開放發展提供典範。應該説,在美國這個最大的發達國家缺位情況下,中國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在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上,中國沒有半點遲疑,而是在國內將開放發展寫入五大發展理念,在國際上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支援全球化發展,堅決反對保護主義。

  中國的“確定”與西方的“迷茫”背後,是有效治理與無效治理,是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

  八個“明確”的確定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進行了系統回答。中共十九大報告在闡釋這一思想時,提出了8個“明確”。這8個“明確”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目標明確、方略清晰。

  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今後的發展在繼續注重效率的同時,將更加關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意味著,“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將在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持續發揮戰略引領作用。

  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的改革目標是明確的,改革方向是明晰的,改革前景是光明的。改革是中國共産黨保持執政韌性和適應性的關鍵一環。

  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今後的中國執政黨和中國政府,將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上走得更堅、更遠。中國人民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法治信仰將更加醇厚濃烈。

  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這意味著中國的強軍夢將更加可期可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意味著今後的中國,將繼續以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這意味著中國共産黨將持之不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治黨管黨方面下更大力氣,突出執政黨的政治建設,提高其執政效能和治理水準。

  中國將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1956年,毛澤東提出“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思想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新中國成立68年,改革開放39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其治理績效可謂讓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艷羨不已。

  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治理成績既顯示了中國的制度優勢,也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尤其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等世界治理難題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行的借鑒模式和治理方案。

  中國政黨治理的重要經驗,是不斷提高政黨的制度化、組織化程度,持續增強政黨的自主性和適應性,以強有力的中央權威,推動國家走向現代化。

  中國國家治理的智慧,是走適應中國歷史、社會、文化、國情發展的治理道路,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的治理現代化,最終實現有效治理和善治。不斷探索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最佳平衡點。注重下情上達和民意反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迴圈。堅定文化自信,注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當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在這樣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國與國之間從未像今天這樣聯繫緊密。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多層次夥伴關係,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避免大國之間陷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為處於“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

  中國已經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也必將在新時代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