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器官捐獻為何增長迅速?專家稱人口基數大

2016-08-23 06: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中國器官捐獻為何增長迅速?王海波:人口基數大

8月18日,“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TS)香港大會”中國專場會議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8月18日,“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TS)香港大會”中國專場會議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中新社香港8月22日電 在香港召開的第26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即將結束。在8月22日的“促進器官捐獻全球視野分論壇”上,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用電腦系統(CORTS)主任王海波進行了學術演講,用數據反駁謠言,並表明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王海波表示,自己是大數據研究者,習慣用數據説話,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緯度檢驗數據的真實性。要在自己的學術演講上反駁一些毫無理論根據的指控,他表示十分失望。但是,對於一些人質疑中國器官捐獻的案例為何能增長如此迅速,王海波回應,“有一點是非常明顯的,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一共有13億人口,而每年有近一千萬的死亡人數。如果用國際通用指標‘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來看的話,中國排在全球第44位。器官捐獻率還是比較低的,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海波指出,在2016年上半年,中國每月平均有817例器官移植,總量達到世界第三位。雖然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但是每當成功完成一個移植手術,器官移植的等候名單上就新增添2個人。而每個月的等候名單有36個人死亡。對於有人提出,中國等候移植器官的時間很短,王海波予以反駁,即使國家移植等待名單建立時間不長,但近60%的腎臟需求要等待1至2年,超過40%的肝臟需求要等待至少一年。

  他對中國政府六個部委聯合發文建立的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表示感謝。“綠色通道”大大地增加了器官運輸的效率。目前他正在監測研究此政策對整體器官匹配品質的正面影響。他補充,中國面臨的挑戰和其他國家是一樣的。包括,如何建立高效的器官捐贈系統,如何提高公民對器官捐贈的公共意識,以及醫療保險對器官移植全覆蓋的挑戰。

  王海波表示,國家器官分配系統(CORTS)也會確保器官獲取和分配的透明。為了取得公眾的信任,數據分析學術報告很快就會在國際學術期刊發佈,確保公平和公正,以增強公眾對器官捐獻工作的信任。(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