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奧運健兒奮戰裏約 自強不息踐行體育強國夢

2016年08月22日 15:22:54  來源:央視網
字號:    

  逐夢者,自非凡!

  八月的裏約,是體育競技者實現夢想的舞臺。溫暖與拼搏,是中國奧運健兒們在裏約舞臺上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過去短短16天的時間裏,“女排精神”再度讓國人動容、“無敵國乒”續寫輝煌讓世界感受中國實力;在過去短短16天裏,我們見證了一面面五星紅旗飄揚在裏約奧運的賽場、見證了奧運健兒們為了國家榮譽而奮力拼搏的動人場面。正如裏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所説,本次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充分發揚了奧林匹克精神,弘揚了中華體育精神。

  中國奧運健兒們奮戰裏約,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奧運精神,用自強不息踐行體育強國夢。

  又見“女排精神” 鼓舞億萬國人

女排精神代代傳從1981年獲得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冠軍以來,作為我國三大球率先走向世界的隊伍,中國女子排球隊九次登上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代代相傳的女排拼搏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運動員前仆後繼,為國爭光。這是2016年8月20日,中國女排在裏約奧運會女子排球頒獎儀式上。 新華社發

  女排精神代代傳,從1981年獲得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冠軍以來,作為我國三大球率先走向世界的隊伍,中國女子排球隊九次登上世界冠軍的領獎臺,代代相傳的女排拼搏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運動員前仆後繼,為國爭光。這是2016年8月20日,中國女排在裏約奧運會女子排球頒獎儀式上。 新華社發

  擊敗東道主巴西,力克塞爾維亞,中國女排時隔12年重回奧運之巔。女排精神,不只是一兩場比賽勝利的快感,也不是一兩個冠軍獎盃的榮耀,而是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它不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褪色,反而愈加可貴閃爍。郎平曾説:“中國的女排精神與輸贏無關,不是説贏了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有。要看到這些隊員努力的過程,我不希望贏了這一場球就把女排精神抬得很高,如果今天比賽輸了,我的隊員們也是非常努力的。”

  女排的勝利來之不易,從賽後的技術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姑娘們的個人能力其實並沒有塞爾維亞隊員強。但女排姑娘們在最困難的時刻,表現出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精神,通過每一分的爭搶贏得最終的勝利。談及奪金過程中歷經的困難,郎平表示:“所有的困難都是比賽的一個部分,從早上九點多的比賽一直到晚上十點多的比賽都是對我們的一個考驗。大家都能忍得住、耐得住,誰堅持到最後、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中國女排的強勢逆轉引起了國內外社交媒體和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法新社以“中國隊第三次奪得奧運女排冠軍”為題進行了報道,並指出中國女排距打破前蘇聯女排創下的四塊奧運金牌的紀錄僅差一步之遙。英國《衛報》網站不僅在文字直播頻道對這場女排冠軍爭奪戰進行了實時報道,還在首頁頭圖位置展示了中國女排姑娘登上冠軍領獎臺的英姿。美國NBC網站以“中國女排獲得金牌改寫歷史”為題進行了報道,並在文章右側配上了本屆奧運女排MVP獲得者朱婷的照片,指出中國隊在裏約奧運會的賽場上屢次上演“逆轉”好戲、好狀態來的都是“恰到好處”。

  中國女排的奮鬥精神歷久彌新,這種精神不只屬於中國體育,更是民族精神的體現。通過四年一屆的奧運會、通過每一場比賽、通過每一次扣殺與救球,把堅忍不拔、只爭朝夕的精神不斷傳遞到下一代手中,讓傳奇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年輕一代的手中有無限可能。但是多少人説著夢想,卻不過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滅初心,夢想才有價值。在國人眼裏略顯沉悶的裏約奧運,在後半段終於被“女排精神”點亮,正是因為女排姑娘們讓人看到,在歷經繁華、走過低谷後,“女排精神”在裏約寫下了最新的版本。沒有一場勝利是唾手可得,沒有一個冠軍不經歷風雨,恰如歌中所唱的,“夢想需要多久的時間,多少血和淚,才能慢慢實現”。

  傳奇老將奮力拼搏鑄就輝煌瞬間

  裏約奧運落下帷幕,對於中國觀眾來説,不僅看到了激情與歡笑,也看到了遺憾和淚水。讓我們不要忘記那些讓五星紅旗在裏約飄揚,之後卻將離開的身影。

  2016年8月11日,杜麗在裏約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三姿決賽中獲得銅牌後向觀眾致意。 新華社發

  “我以後可能會放棄射擊訓練了。” 這是杜麗在贏得裏約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三姿銅牌賽後發佈會上的發言,説話時她始終撫摸著胸前的銅牌。這個來自山東的姑娘從雅典到裏約無論是回眸一笑還是梨花帶雨,都給奧運留下了太多經典。2015年1月,杜麗宣佈重回國家隊開始訓練,備戰裏約奧運。而重回賽場的杜麗在裏約奧運首日的女子十米氣步槍摘銀後,又收穫女子50米步槍三姿的一枚銅牌,兩塊獎牌讓這位傳奇射手在裏約完美謝幕。

2016年8月10日,中國組合秦凱(前)/曹緣在決賽中。

  2016年8月10日,中國組合秦凱(前)/曹緣在決賽中。

  “到了和跳水説再見的時候了。” 北京時間8月11日晚,奪得了男子雙人3米板銅牌的中國跳水隊隊員秦凱在微博中宣佈退役。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曾説過:“十年來在跳板項目上,在這個年齡,還能保持這麼高的水準,確實對他來講,對中國來講就是一個秦凱時代。”這次裏約奧運會,老將秦凱期待以一枚金牌謝幕,但是遺憾並未如願。秦凱在微博中寫道:“雖然謝幕不完美,但為自己的堅持感到欣慰。”

  當地時間2016年8月12日,蹦床“女神”何雯娜在裏約奧運會蹦床比賽後宣佈退役,她通過微博表示,“完美謝幕卻也帶著一點點小遺憾”。在當天(12日)的比賽中,何雯娜以55.570分獲得第四名,無緣獎牌。中新網記者 杜洋 攝

  “告別了,就在今天。”最終以第四名的成績結束個人第三屆奧運會的何雯娜,在微博上向她一直深愛著的蹦床説了再見。2014年一個取骨片的小手術讓她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恢復期,27歲的她為了備戰奧運戰勝了傷病,戰勝了各種負能量。在裏約的賽場上,何雯娜説出了退役感言:“我希望大家可以忘記我所有成績,因為從這一刻起我就離開這裡了。希望自己很快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因為人不可能總活在過去。”

  追夢不止自強不息 彰顯自信大國心態

  昔日的“東亞病夫”,已成為世界上的體育大國。我們從唯一一位運動員參賽,到416位健兒參加26個大項、210個小項的比賽,從田徑項目上的孤獨身影,到兵乓球、羽毛球、跳水、舉重、射擊、體操等領域的全面開花,奧運金牌的光輝照耀著中國。

  過去中國積貧積弱,一個“奧運三問”成為國人心頭的百年之痛,競技體育因此背負上振興中華、揚我國威的重任。今天的中國,已經無需再把奧運成績直接跟雪恥洗辱掛鉤,但那股一往無前爭取國家榮譽的熱忱,我們仍需葆守。

  國民心態的成熟自信,讓愛國情感更趨深沉理性。在許多年輕一代的眼裏,代表祖國出戰,本身就是一種成功。放棄英國國籍代表中國出戰的華天,在裏約獲得馬術三項賽第八名,創造了中國馬術征戰奧運所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在這樣一個長期以來鮮有優勢,甚至鮮有國人關注的項目上,有這麼一個人為中國拼搏,讓很多同胞為他熱淚盈眶。

  當有媒體問華天:只有你一個人代表中國參加奧運馬術比賽決賽,會孤獨嗎?他的回答是:一起戰鬥的還有我的祖國。是的,奧運健兒身後,站立著的是13億走向自信自強的中國人民。有他們在,體育健兒永遠不會感到孤獨;為他們而戰,世界一定會見證更多中國精彩。(文/程祥)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