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精準扶貧變“輸血型”為“造血型”

2016-08-22 15:49:00
來源:《中國改革報》
字號

  四川南江縣建成3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發展210家農家樂,直接從業人員達3000余人。2015年,南江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近5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多億元

  □ 本報記者 何 玲

  四川南江縣位於川陜交界處,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之一,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南江縣緊緊圍繞到2018年年底實現縣“摘帽”、村“銷號”、戶“越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主動搶抓機遇,把連片扶貧開發作為主戰場,把精準扶貧作為切入點,不斷創新機制,精準施策,努力探索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新思路、新方法,為打贏新一輪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準識別

  “回頭看”不漏一戶一人

  “桂花園村村民譚麗華家,幾間破舊的土坯房,荒蕪的園子,構成一道淒涼的景象。她家怎麼被取消了?”“回頭看”交叉檢查小組組長楊光宗有些懷疑。為了解實際情況,檢查小組和該村兩委班子進行實際調查,發現譚麗華雖然戶口留在本地,但她早已經嫁出去了,而且還在其老公所在地開了一個商店,收入近10萬元。因此,在第三次村民代表大會中,根據“六個不納入”中“個體工商戶不納入”的規定,譚麗華家被取消貧困戶資格。 “我沒有感到不高興。”譚麗華説,“希望精準扶貧政策能夠惠及到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不流於形式,南江縣近年對全縣156個貧困村以及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非貧困村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交叉檢查,由全縣48個鄉(鎮)長及分管領導、業務人員組成精準識別“回頭看”小組,對村內所有貧困戶進行逐戶實地走訪。

  “精準識別工作搞得紮實與否,事關農村事業公平正義。”南江縣扶貧移民局副局長張學先介紹説,“為了嚴格貧困戶識別程式,檢查時各鄉鎮將會比對審查,按照相關要求,對所有貧困戶資訊與縣區9個部門的檔案資料進行嚴格對比,不符合的,堅決退出。”

  談及是否了解貧困戶識別程式時,正直鎮東坡村村民李國慧告訴記者,“對於貧困戶的評定,村民代表大會,我都參加了,識別的標準、程式、步驟都是合規的。”

  據張學先介紹,此次“回頭看”活動,南江縣共清退不符合政策的貧困人口4460戶16,126人,新增補貧困人口3835戶12,519人,最終鎖定貧困戶1.64萬戶5.69萬人,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

  多措並舉

  找準貧困群眾致富門路

  “真沒想到,當了一輩子農民,現在我們也能搬進漂亮的小區,住上明亮的新房,過上像城裏人般的好日子!”紅光鎮黑池村村民胡俊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向記者講述這裡發生的變化。

  南江縣是典型的山區貧困縣,絕大部分貧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區,生存環境惡劣、無産業、無住房是制約南江縣諸多貧困村脫貧致富的瓶頸。近年來,南江縣按照群眾自願、規模適度、先難後易、分步推進的原則,結合新農村和巴山新居建設,大力推進移民搬遷扶貧。在搬遷過程中,南江縣統籌農業、水利、交通等各類涉農資金,集中向安置區傾斜。

  “‘十二五’以來,南江縣先後建成中心村20個、聚居點613個、巴山新居6.45萬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101戶8183人,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7360戶30,386人,實施土地增減掛鉤搬遷378戶1285人。”南江縣縣長李善君強調,“十三五”期間全縣還要搬遷貧困人口8333戶30,660人。

  “生意最好時,一天能接待600多位遊客。去年一年收入有20多萬元。我們從‘莊稼人’變成了‘旅遊人’。”流壩鄉金臺村二社村民岳尚貴高興地説。10年前,岳尚貴和大多數鄰居們一樣,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救濟糧。隨著近幾年南江發展鄉村旅遊的號角吹響,岳尚貴辦起了農家樂,生活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易地扶貧搬遷只是我們脫貧攻堅的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們圍繞創建‘光霧山美麗鄉村’品牌,堅持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産品來改造的‘一極多點’旅遊扶貧戰略。”李善君説,目前,南江縣已建成七彩正直—花橋流水—雲頂茶莊—玉湖漁村—金銀花海—幸福新村—休閒槐樹等鄉村旅遊示範帶,其中,鄉村旅遊示範村30個,發展農家樂210家,直接從業人員達3000余人,2015年,南江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近5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多億元。

  創新機制

  加強扶貧開發金融服務

  南江鎮金碑村貧困戶龍富程一雙長滿老繭的手顫巍巍地捧著剛從信用社貸到的5萬元貸款,眼淚奪眶而出:“我之前就聽説現在信用社的貸款手續簡化了、辦貸效率也提高了,但沒有想到的是,今天信用社的領導和員工居然冒著風雨到府服務,給我們家送來了救命錢!”

  這是去年年底發生在南江鎮金碑村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現場會上的一幕。現場會由南江縣農村信用社聯合南江縣財政局在金碑村村委會召開。

  據南江縣農村信用社相關負責人回憶道,身殘志堅的龍富程一心想通過發展種養業擺脫貧困生活,但發展資金的缺乏嚴重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了解相關情況後,南江縣農村信用社主動與其對接,為其辦理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不但解決了其燃眉之急,而且增添了其儘快脫貧致富的信心。“目前,像龍富程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在南江鎮金碑村有57戶197人,都已納入南江縣農村信用社扶貧小額貸款支援的對象。”這位負責人説。

  據介紹,南江縣通過協調農村信用社、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靈活運用各類貨幣政策,試點實施扶貧小額信貸項目,引導信貸資源流向貧困地區。截至目前,完成了全縣 2.55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信用評級,授信2.31萬戶,授信額度7.85億元,已累計向599戶貧困戶放貸1185萬元,累計發放特色貸款4.5億元,農村産權抵押貸款1.92億元。

  不僅如此,按照每年不低於10%的增速,南江縣加快開展貧困地區大病保險、農房保險、種養殖保險等政策性普惠保險業務,降低建檔立卡村、戶的自然災害和人畜疾病風險。同時,每年篩選10家扶貧帶動能力強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小微企業作為産業扶貧對象,實行“金融機構挂聯幫扶”和“一企(社)一策”政策,支援企業進入“三板”融資平臺,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目前,根據每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制定金融脫貧計劃和産業規劃,南江縣改變過去金融扶貧單一的信貸資金投放方式,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的科學金融扶貧,實現扶貧方式由“輸血型”真正向“造血型”轉變。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