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正醞釀新政 意圖解決長久以來堵車問題

2011年06月03日 22:06:18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提要】堵車已經成為許多大城市的嚴重問題,據市場調查機構計算,北京居民每月的擁堵經濟成本已經達到335.6元,而全市以1700萬人口計算,每月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億元。目前,北京正在醞釀多種方案,意圖解決長久以來的堵車問題。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堵車問題,正日益成為許多大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市場調查機構“零點”公司曾就“居民生活機動性指數”算過一筆賬:北京居民擁堵經濟成本已經達到每月335.6元,以北京1700萬人口計算,每月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億元。這還不包括交通擁堵造成的環境代價。

  接近北京市交通委的業內人士證實,下一步的治堵方案已經撰寫完畢。新方案的出臺,能否讓北京跳出多年來“一邊治理一邊更擁堵”的怪圈?最新一期《財經國家週刊》重點策劃《北京醞釀治堵新政》,剖析北京的治堵實驗會不會為進入汽車社會的中國提供最好的鏡鑒。詳細情況,請聽中央臺記者對《財經國家週刊》編輯劉亮的採訪。

  劉亮:堵車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堵車産生的成本也是急劇的攀升,有關專家甚至認為,交通擁堵最困難的時候實際上還沒有到來,因為汽車保有量還是在迅速的增加,公共交通體系確實沒有建立起來,大家可能覺得路上很堵,想坐地鐵、坐公交,但是地鐵確實上下班期間高峰期確實人也比較多,公交確實也同樣被堵在路上,沒有替代的辦法那就只好繼續的開車,隨著車的增加,路網增加的難度肯定是比較大了,所以堵車的問題肯定短時間內還難以得到解決。

  劉亮:北京市交通委在10月份已經研究出新的制度方案,這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了,包括加快北京市中心城區軌道交通路網的加密計劃,另外增加公交車道,增加一些公共的非盈利性的這種自行車的服務體系,可能你在這個地方借自行車,到另一個地方可以去還,這都是非盈利性質、公益性質的體系,還有允許校車、班車包括大型的公共汽車使用公交車道。

  還有一些通過用經濟杠桿的方式,限制在一部分區域的交通需求,重點路段像二環、三環、長安街,專家提出來可能採取高峰期限行的方式,當然這都還在討論。還有比如説外地進京的車輛,在五環之內實行單雙號限行,還有這种經濟杠桿的作用,包括在三環以內的重點區域,提升停車費的收費標準,我們知道現在大概是城區的13個重點區,北京市城區13個重點區已經採取分類收停車費標準的方式,大概分成一類、二類、三類,最高的一類的方式是每半小時5塊錢,這個是在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的。

  除了這個措施之外,還在醞釀的是,包括收取機動車污染治理費,還有在三環以裏的重點路段收取擁堵費,當然這個措施具體怎麼執行可能還是在討論當中,怎麼樣具有可操作性,包括一些重點的擁堵路段,亂停車的這種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可能正在醞釀的措施就包括怎麼樣來加強這些佔道停車的管理,加大處罰措施,包括提供一些服務性的設施這樣來解決這些問題。 (申玉彪)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