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中國大規模堵車才剛開始 儘快收擁堵費

時間:2010-11-18 10:02   來源:重慶晚報

   央視著名記者柴靜對話交通規劃專家陸化普

 

 

  編者的話:堵車是個嚴肅話題,它影響城市進程,影響我們每一個城市人的生活。這期部落格選取了央視著名記者柴靜和交通規劃專家陸化普就堵車一事的深刻對話。面對困擾中國各大城市的堵車一事,作為城市一分子的我們該怎麼想怎麼做?

  “以後你出門就隨身帶副牌吧”

  星期一下午五點,晚高峰還沒來,我坐在副駕駛座上,車以每小時兩公里的速度在中關村路向前開,我轉頭問開車的陸化普,“你説中國城市很快要經歷嚴重的整體性交通堵塞,難道這還不算嗎?”

  這位研究交通規劃二十多年的清華教授説:“中國的擁堵還沒上檔次呢,北京這種擁堵剛開始,中國的所有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城市、副省級城市,也就三五年,全都得進入這種狀態。”

  他説我們這個國家進入了史無前例的機動車爆炸發展期。“長沙現在機動車增長率30%,有75萬輛車,武漢我看了一下是100萬輛車,增長率是20%,非機動車沒處走,進入人行道。”

  他説:“一切都被機動車的洪水沖刷。”按其他國家300~500的千人機動車擁有率計算,北京可預測的數字是五年後會有750萬輛車。“那會真的癱瘓。所有城市功能會癱瘓,必須立即採取果斷措施,機動車保有量絕對不能突破這個數,我覺得600萬都不能突破,甭説700萬。”

  “會有人問,有這麼嚴重嗎?”

  他笑一下,説:“那你以後坐車出門就隨身帶副牌吧。”

  我愣一下,他拿泰國舉例子,“曼谷前些年放任機動車,結果是什麼呢,車在路上走,走不動,大家就下車開始打牌,在路邊打牌一打就是幾個小時,還是走不動。由於大量尾氣排放,大家上街都戴口罩。曼谷為此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經濟發展速度減緩。之後曼谷痛定思痛,迅速地不惜一切代價建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建好了,大多數人放棄了車,機動車困境才得以過去了。如果説我們始終堅持不放棄車,以為也能過去,這是錯的,永遠過不去的。”

  “北京現在的汽車生産與銷售,對整個工業的生産消費拉動了接近50%,這是多高的一個比例呀,算是支柱産業。會有人説現在要是把這個産業影響了,誰負這個責任?”

  “不能只看眼前,如果城市交通癱瘓,不僅僅只癱瘓一個汽車工業,還會波及所有的行業。”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