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醫生翟大龍:守好村裏的健康哨所

2022-11-04 18:0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在河北省大名縣西未莊鄉中未城村,有一座灰瓦白墻的房子,一眼看去並不起眼。但這裡卻是不少村民在生病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地方——中未城村衛生室。

  相比于春夏,秋冬季節是衛生室較為忙碌的時候。在這約60平方米的地方,有的來問診,有的拿藥,有的來免費測血壓血糖,有的諮詢醫保政策,也有婦女來“吐槽”家中瑣事,有老人來“傾倒”心中苦悶,“尤其是留守的孤寡老人,除了測血壓血糖,還想來説説話”。

  這裡像村裏的一個健康“哨所”,也是駐守於此的鄉村醫生翟大龍的“戰場”。

  衛生室旁有一棵直徑約50釐米的梧桐樹,翟大龍説,自己2009年剛來到這裡時,這棵樹還不及碗口粗。

  翟大龍今年38歲。2003年他從河北省邯鄲市衛生學校畢業時,本可留在市區工作,也可繼續升學,但他卻與當時在市區工作的未婚妻、現在的妻子王翠紅,回到村裏一起做起了鄉村醫生。談及如此選擇的原因,他笑説:“是鄉土情懷吧。”

  翟大龍的母親自小體弱多病,經常四處求醫,花去了家裏的大半積蓄。“當時村裏人看病很不方便,很不容易。”生長于農村的翟大龍説,這是自己當初學醫以及後來選擇做村醫的一大原因,“想去做點什麼”。

  剛回到自己村裏時,翟大龍所面對的衛生室是兩間土磚結構的老房子,1600人的村子只有一位已60多歲的村醫,村醫的“配套設施”主要就是“老三件”——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

  幾經調整,翟大龍來到中未城村,在這裡一待就是13年。其間,翟大龍見證著農村醫療健康水準的逐漸提升,如今村裏的衛生室早已不只是“老三件”,在他看來,這裡更像一個“轉机站”,除了為村民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等,還能通過遠端會診平臺與縣級、市級、省級的專家進行會診,“村民就醫會更方便”。

  翟大龍高高瘦瘦,説話不急不躁。但在他的妻子王翠紅看來,翟大龍骨子裏卻是個“愛折騰”的人。

  2015年,全國脫貧攻堅戰號角吹響後,翟大龍積極投身健康扶貧工作,負責3個村健康扶貧任務。他走訪了10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享受先診療後付費、健康指導、全科診療、轉診預約等服務。同時,他和妻子組建“好村醫家庭醫生愛心團隊”,長期到邊遠貧困村莊開展數百次健康知識講座、義診等活動。

  “很多村民沒有體檢的概念,有時身體不舒服覺得忍忍就過去了,也不會去檢查,這樣很多疾病的症狀就被忽略了。”在開展講座、義診時,翟大龍通過自己的關係請了不少市裏的專家來坐診,在活動中發現100余位病情較重的老人,被送到醫院後都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該愛心團隊剛發起時只有翟大龍夫妻二人,現在已有涵蓋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人才100余人。在多年調查走訪過程中,翟大龍發現村裏空巢老人的健康問題尤其需要關注,於是依託愛心團隊的優勢,在100多個村莊建起“空巢留守老人健康流動服務站”,通過“約定”的形式定期對多位空巢老人進行健康巡訪,提供診療、護理、康復、保健、心理諮詢以及免費送藥服務。

  2015年的一個清晨,翟大龍和服務站成員到府巡訪一對70多歲的空巢老人,叫門不開,後來翟大龍翻墻進去查看才發現老兩口煤氣中毒,倒在地上。緊急處理後,他們迅速將老人送醫急救,並與老人子女取得了聯繫。後來,翟大龍拿自己的獎金購買煤氣報警器,分發給100多位空巢老人,希望避免煤氣中毒的情況發生。

  翟大龍説,之所以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流動服務站”,就是希望讓空巢老人們“空巢不空心”。2021年6月,這一項目被評為“2019-2020年度河北省學雷鋒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創新項目”。據翟大龍統計,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為數百位老人減免醫藥費21萬餘元。

  除了空巢老人,村裏的失親兒童等也是翟大龍的重點關注對象。他在巡訪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父母有的因病去世,有的臥病在床,有的家庭困難……翟大龍又開始去四處募資,希望幫助這些孩子更健康成長、更順利地完成學業。

  翟大龍拿出一沓厚厚的資料給記者看,上面的表格中詳細記錄著一個個困難兒童的情況,以及他們領取助學金的金額、簽名和手印。據翟大龍統計,截至目前,他通過慈善機構、個人的捐助,已幫助488名失親兒童募集39萬多元助學金。

  原來縣城中有一家孤兒院,翟大龍是那裏的“常客”。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陪同朋友去孤兒院獻愛心,才知道縣裏還有一所孤兒院,孤兒院裏有腦癱兒童,無法站立行走,有的也是因此才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門口。他心疼這些孩子,便決定免費給腦癱的孩子做康復治療。那3年,無論天氣如何,他隔三五天就騎一輛破舊的電動車前往孤兒院,去孤兒院的路年久失修,不太好走,有時他摔得滿身泥,只能推著車去。

  他説,那些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和正常孩子一樣走著去上學,他們還約定等孩子康復後一起去爬山、看海。後來,有的孩子在翟大龍的治療和幫助下逐漸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學會了走路。再後來,孤兒院關閉,這些孩子有的也被領養了。

  但翟大龍卻一直在公益這條路上走了下去。他説,幫助別人也能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幸福。

  近期,第十三屆“中國醫師獎”名單發佈,翟大龍榮登榜單。此前,他還曾獲“全國白求恩式好醫生”“全國基層好醫生”“河北好人”等榮譽稱號。

  身邊有同行去城市另謀高就,這意味有更豐厚的工資、更好的工作環境。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翟大龍坦言,自己有時也會有些羨慕和心動。但他覺得鄉村更需要自己,他要一直在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