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校“有組織科研”要用好“三把鑰匙”

2022-09-20 10:5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科技創新能力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石,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影響並決定著全球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格局。高校是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傳統大學以院係和學科為單位組織科學研究的知識生産模式,主要是為了實現自由探索和基礎研究的基本職能。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持續推進,學科之間、科學與産業之間呈現日益交叉融合趨勢,重大科學規律的發現和顛覆性技術突破更加依賴於跨學科研究團隊的組織合作。基於高校知識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在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中的作用越發重要。為了適應新發展格局下的科學知識生産模式和技術創新規律,高校需要在現有科研管理體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

  “有組織科研”:高校科研組織模式的變革方向

  “有組織科研”要求高校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成體系建制化模式組織科技創新活動,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項目研發攻關任務,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在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國家戰略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這一過程往往需要高校與政府、企業及科研機構等外部組織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形成長期穩定的協同關係,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為了組建跨部門多學科交叉科研團隊,促進産學研合作等外部功能與大學本職工作實現有機融合,高校還需進行內部組織機構變革及制度完善,例如管理和運作國家實驗室,成立跨學科研究中心、技術轉移辦公室,完善科研成果評價機制等。

  “有組織科研”的優勢在於通過佈局建設大平臺,在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産業技術問題領域凝聚資源,形成科研集群力量長時間持續攻關,高校能夠借助深度參與國家戰略性科技工程項目的重要機遇,提升科學研究水準和學術聲譽,形成合作雙贏的良性迴圈。這一科研組織模式出現在很多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歷程中,例如,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中承擔了登月太空飛船的設計組裝任務,並受國家航空航太局委託,管理其負責開發和探測無人空間的分支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在此後數十年中,該校持續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組織的伽利略木星探測任務、火星漫步任務等多項太空探索項目。通過有組織科研與外部機構合作,共同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工程發展,加州理工學院在航空航太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和突破性研究成果,物理學、化學、航空學等學科專業也持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現存問題:攻堅克難的創新合力尚難匯聚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科研管理水準和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了顯著提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研究成果持續涌現,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基本形成了層次清晰、佈局合理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但是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整合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高校院所尚未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基礎科學研究對戰略性新興産業技術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限,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産業政策的統籌銜接有待提升。科技創新活動有組織體系化佈局不足的問題,影響了我國高校進一步發揮服務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潛力。

  在科研組織模式上,學科導向的科研組織模式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我國高校學科體系的全面發展,在組織基礎性、前瞻性、探索性科學研究方面産出了一系列標誌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然而,當今世界已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社會面臨深刻變化和複雜外部環境挑戰,學科導向的鬆散型科研組織模式,使高校在應對“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的國家戰略性重大問題時,難以集聚科技資源形成攻堅克難的創新合力。學科導向的科研組織模式下形成的成果評價體制,無法充分反映大多數研究成果的水準和價值,也難以客觀衡量團隊成員的實際貢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研究人員,尤其是青年學者參與團隊科研的積極性。學科導向的科學研究容易演變成論文導向的科學研究,這體現在部分科研人員為了論文和“帽子”,選擇能夠較快産出大量成果的研究方向,而放棄具有原創性潛力但需要長期投入的研究領域。

  科研服務機構方面,經過多年發展與積累,我國高校院所與企業共建的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和服務平臺的數量快速增加,全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持續活躍,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仍然存在組織規模較小、市場資訊流通不暢、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緊缺等問題,影響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以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為例,部分高校院所受編制數量限制,沒有配備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人員,僅由學校科研處代為處理科技成果轉化事宜,降低了與區域政府和企業部門的産學研協同創新效率。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發佈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3554家高校院所中,填報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人員數量的單位僅佔48.1%,反映了我國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環節普遍缺乏專業的技術轉移人才。

  “三把鑰匙”:高校加強“有組織科研”之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履行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對構建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新發展階段下,我國高校應在持續開展高水準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礎上,以更好服務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緊迫需求為目標,加快變革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

  一是改革科研組織模式,加強有組織科研。高校要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産業結構特徵和關鍵科技領域的研發需求,統籌制定學校整體發展目標和科技創新等專項規劃;以自身學科優勢為基礎選擇有組織科研的主攻方向,強化與國家實驗室、新型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的協同創新與合作攻關,主動構建多學科科研團隊,從跨學科、跨行業視角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提供系統性科技解決方案,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共性基礎技術研發;通過學科建設深化高校科研創新工作的內涵,加強基礎學科的投入支援力度,根據區域戰略性支柱産業和新興産業集群的發展特徵打造優勢學科集群,鼓勵各類高校突破現有學科思維約束,結合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發展應用探索建立新興交叉學科研究平臺,開展從基礎到應用的貫通式研究。

  二是完善科研機構設置,促進有組織科研。高校需要在學校發展規劃和辦學理念的指導之下,設立具備一定決策自主權和市場判斷力的專業化産學研管理合作機構,負責幫助和引導校內教師以公益性為目標發掘各類研究成果的潛在應用價值,並配備高水準、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員團隊,提高技術發明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高校應根據學科優勢特色和所在區域的重點産業佈局,積極參與建設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集聚優質科研資源,為行業企業提供高品質源頭技術供給,提升我國重點産業領域的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完善校內新型智庫的組織機構設置,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需求,提供前瞻性、戰略性、操作性的咨政建言和理論創新研究成果。

  三是強化體制機制保障,鼓勵有組織科研。加快建立以創新成果品質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科研績效評價制度,適當延長基礎科研和理論研究的考核週期,對於校內研究人員參與跨學科、跨機構、跨領域科研所産生的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應當形成相應的認定兌換機制,完善智庫成果和學術成果、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研項目分類評價辦法;高校教職人員管理體制應考慮跨界創新型人才的就業和流動規律,以具備相容性的多元化聘任路徑廣泛吸納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從事科研交流工作,探索建立專業技術轉移人才的薪酬定級和職位晉陞制度;建立高校師生創新創業基金和上市融資幫扶機制,為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市場化提供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務。

  (作者:薛新龍,係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