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服務群眾永不止步”(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2022-09-20 10:3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他是安吉白茶種植“帶頭人”,用實實在在的收益,打消老百姓種茶的顧慮;他是農業“百事通”,農民們遇到任何種植方面的問題都會找他幫忙解決;他還是安吉白茶“推銷人”,推動安吉白茶打出了響亮的品牌……

  他就是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農業農村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錢義榮。1987年,18歲的他從農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吉鄉鎮做農技員,從此紮根鄉村,服務“三農”30餘年,今年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

  走進溪龍鄉黃杜村,萬畝茶園連綿起伏,一幢幢農家別墅錯落有致。

  時間回撥到20多年前,黃杜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鄉里離縣城遠,靠山吃不飽。1997年,溪龍鄉決定發展安吉白茶産業。然而,因當時整體收入水準低,“白葉1號”種植成本高、技術要求高、失敗概率高,村民們顧慮重重,種植意願不強。

  作為鄉農業辦公室的負責人,自己不種誰敢種?錢義榮站了出來。冒著可能沒有收成的風險,他説服家人,帶頭試種了7畝安吉白茶。接下來兩年裏,他跑農科院、找懂行人,邊學邊種邊摸索,終於克服重重困難,“白葉1號”獲得成功。

  試種有了收益,錢義榮又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耐心幫農戶算看得見的經濟賬,讓大家樹立信心。對於一些想種茶卻沒錢沒技術的困難群眾,錢義榮為他們擔保貸款,並手把手教技術。在他的帶領下,安吉白茶在溪龍鄉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家家戶戶靠一片小小的葉子致了富。

  安吉白茶産業不斷做大,帶動溪龍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21年,全鄉白茶種植面積2.2萬畝,畝均産值3.3萬餘元,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突破4.8萬元。

  “茶葉修剪要注意哪些”“茶園裏的小飛蟲要怎麼防治”……採茶季過後,黃杜村萬畝茶園迎來管護期。一壟壟茶樹間,錢義榮耐心指導從各地趕來“取經”的茶農。在他們心中,錢義榮不僅是致富“領頭人”,更是“雙腳沾滿泥土,腦中充滿智慧”的現代農業“百事通”。

  “遇到茶葉病蟲害、施肥等問題,錢義榮要跑到山上現場指導。寒冬酷暑,只要有需要,錢義榮都第一時間趕去,他是農民身邊的貼心人。”黃杜村黨總支書記盛阿偉説。

  從茶苗試種到萬畝茶園,溪龍鄉茶産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一次,茶園大面積暴發蟲害,出現大量黑刺粉虱,大家都焦頭爛額,急得團團轉。”盛阿偉介紹,“正常年份一畝安吉白茶最少能産鮮葉50公斤,而當時有農戶40畝茶園只採了35公斤鮮葉,拿到市場上還無人問津。”

  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紮實的理論知識,錢義榮判斷此次蟲害的暴發與濫用農藥化肥有關。因為施藥過多或用了菊酯類等廣譜性農藥,茶園裏蜘蛛等黑刺粉虱的天敵遭遇了滅頂之災,黑刺粉虱大量繁殖,最終釀成蟲災。這一判斷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後來給出的結論不謀而合。

  錢義榮積極倡導生態種植,指導茶農合理使用藥肥,採用有機肥替代化肥。他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茶園管理辦法,使原來的害蟲小綠葉蟬變成茶農增産增收的好幫手,還建立安吉白茶農事規範電子手冊,讓每一戶茶農有了操作指引……如今,萬畝茶園茶樹的茶齡雖然已接近30年,但依然綠意盎然、高産高值。

  安吉白茶打開市場後,錢義榮又開始謀劃茶産業“後半篇文章”。他推動抱團發展,牽頭成立由規模茶企組成的安吉白茶茶産茶商會;他倡導安吉白茶溯源認證,牽頭完成全鄉1005戶3889塊共計19510畝規模茶園的電子茶園證確權工作,大幅增加安吉白茶附加值……

  2018年,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作為專家組成員,錢義榮多次奔赴捐贈地義務蹲點、幫扶指導,現場解決技術難題。種植基地多為地偏路遠的貧困村,十幾個小時車程是常有的事。“看到茶苗茁壯成長,再苦再累也值得。”錢義榮説。他先後30多次赴湖南古丈縣、四川青川縣和貴州普安縣、沿河縣、雷山縣等3省5縣種植基地,累計行程10萬餘公里。

  心願最終變成現實。“村裏茶葉長勢一年比一年好,村容村貌、百姓生活也因為‘白葉1號’越變越好。”湖南古丈縣翁草村黨支部書記石流堂説,這兩年在錢義榮實地指導和視頻教學下,村民不僅學到了規範化種植、高標準管護技術,還摸索出了茶旅融合的新路子,村民的收入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服務群眾永不止步。”面對榮譽,錢義榮堅定地説。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