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銀發族”就業 潛力與困境並存

2022-09-15 09:42: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因用工成本低,一些臨時性崗位青睞超齡勞動者;因技術人才短缺,有的單位需要退休返聘人員。然而他們的勞動權益卻往往得不到保障——

  【聚焦職場“銀發族”的急難愁盼①】“銀發族”就業 潛力與困境並存

  開欄的話

  我國現行退休年齡一般為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或60周歲,女工人50周歲。由於法律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這就讓不少職場“銀發族”被排除在勞動法的保護之外,不僅難以與工作單位確定勞動關係,還常常在休息休假、加班費獲取以及工傷待遇等諸多方面遇阻。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如何讓有就業意願和需求的這一群體能就業、就好業?

  近期,《工人日報》記者在北京、江蘇、陜西、吉林、遼寧等地對勞動者、企業、法院、政府部門以及專家學者就此進行深入採訪,記錄“銀發族”的現實勞動權益困境,並努力尋找破除這些困境的可行方案。即日起,本版推出“聚焦職場‘銀發族’的急難愁盼”系列,期待您的關注。

  “女50歲、男60歲以上。每週上班4到5天,每天工作4到8小時,每月工資1800元~3500元……”近日,中國老年人才網上一條麥當勞面向退休人員的招聘啟事引發熱議。記者在麥當勞招聘官網搜索發現,福建、廣東、遼寧、天津等地均有針對退休人員的招聘,崗位主要為門店服務類。

  隨著更多的“銀發”老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對超齡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呼聲也日漸高漲。老年人就業面臨哪些實際問題?老年人就業配套保障應該如何完善?

  超齡求職大多只能獲得臨時性崗位

  “我們這邊為55歲以上的勞動者提供的崗位主要是物業秩序維護、保潔、醫院陪護。”蘇州金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蘇芳告訴記者。

  陸先生是蘇州一家公立醫院的人事負責人。他所在的醫院長期有保潔工作的招聘需求,這類崗位基本招聘來的是50歲以上的超齡勞動者,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陸先生告訴記者:“這類崗位年輕人不願意來。一旦錄取後,會與勞動者簽訂勞務合同,再買一份商業意外保險。”但人員流動性較高也是讓陸先生比較頭疼的問題,“有些人幹一段時間覺得不滿意,或者家裏有事,有時不打招呼就走了”。

  近年來,也有一些精力體力尚可的退休人員希望能有再就業的機會,並且最好是從事和之前工作相關的崗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的戴蘇芳表示,雖然這些勞動者在能力上符合要求,但用人單位往往會擔心他們不能很好地適應較高的工作強度,所以輕易不敢將工作機會給超齡勞動者。一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向記者表示,目前面向超齡勞動者的招聘,還是以服務保障等臨時性崗位為主。

  除了缺少機會,一些老年人也表示,在求職時還面臨應聘渠道不暢、年齡受限、學歷門檻較高等難題。“到小區當保安,還得託人介紹。”陜西咸陽的劉先生告訴記者。

  也有用人單位表示,他們不會聘用超過65歲的求職者,“年紀過高,就買不了商業保險,風險太大”。

  超齡用工中的勞動關係之爭

  “超齡勞動者用工機制靈活,用人單位不用承擔社保成本,對於企業有直接的成本優化。”北京東方慧博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業務總監杜文龍認為,這也是很多企業選擇招聘超齡勞動者的原因之一。

  有超齡勞動者表示,在應聘時,用人單位會要求其出示退休證或社保證明。還有一些臨時性崗位也存在口頭約定工作內容和薪資水準的情況。

  正是因為這種較為鬆散的用工機制,發生勞動糾紛時,用人單位和超齡勞動者常常會在勞動關係認定時存在較大爭議。

  趙林(化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仍然在江蘇揚州一家企業從事電焊工作,並繼續領取工資。2017年2月4日,單位向趙林發出通知書,告知其雙方的勞動關係已經自行終止。但趙林卻認為企業屬於違法解除勞動關係。

  對此,法院認為,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因此,企業以她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50周歲為由通知其終止雙方的勞動合同,並不違反法律規定。

  而在今年審結的一起勞動糾紛案件中,勞動關係認定的結果卻並不相同。57歲的徐某在陜西一家公司從事保安工作。2020年6月徐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其所在公司未按規定為其辦理退休手續,徐某也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並繼續在該公司工作。後來徐某在上班途中遭遇車禍身亡。徐某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係成了雙方爭議的焦點。

  對此,法院援引《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達到或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含農民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勞動關係終止的確定標準問題的答覆》,對於達到或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含農民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勞動合同關係的終止,應當以勞動者是否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為標準。

  法院表示,徐某並未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且其一直繼續在原崗位工作。故認定,不得因勞動者已享受城鄉養老保險而認定雙方勞動關係終止。

  有學者認為,超齡就業群體是否屬於勞動法調整範圍仍存爭議,相關立法的缺失導致司法態度多元化,致使超齡就業者難以享受基本的勞動權益,超齡就業糾紛不斷。

  “銀發族”就業期待完善法律保障

  57歲的許越退休後又應聘到另一家企業從事檔案管理工作,在她看來,工作經驗豐富、上手快是她能夠成功應聘的主要原因。

  “隨著年齡增長,經驗值增加、技能正向提升的崗位應用退休返聘人員較為普遍,如建築設計師、工程師等專業技術崗。”杜文龍表示,企業如果遇到專業人力短缺、後備人才培養出現斷層,聘用能夠拿來即用的超齡勞動者能解決企業的關鍵問題。

  “從企業勞動保障的實踐看,一方面,企業會購買商業保險如意外類險種,保障人員的意外傷害賠付。還有一些企業會繳納僱主責任險。”杜文龍認為,隨著更多的“銀發”老人進入勞動力市場,需要相關部門完善法律法規,將超齡勞動者擴大到勞動立法的適用範圍內。

  目前,一些地方開始逐步探索相應措施。例如,2018年施行的《浙江省工傷保險條例》就明確要為超齡就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浙江衢州自2019年5月1日起,將全市男性65周歲及以下、女性60周歲及以下退休返聘人員納入工傷保險保障範圍。

  “超齡勞動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應當和雇傭人員簽訂勞務合同,依法取得勞務報酬,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傷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責任。”陜西學高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晶認為,為了更有效地解決超齡勞動者的就業保障難題,期待後期通過健全完善法律設計,進一步化解勞動者和相關用人單位的職場煩憂。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