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直擊上海ICU:托起老年重症患者的“生命方舟”

2022-04-29 12:4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上海4月28日電(記者姜微、龔雯、周琳)86歲的李阿婆一個多月前剛做了乳腺癌手術,近期又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

  剛來醫院時,李阿婆傷口癒合不良,對生活很失望。在這裡,醫生不僅每天精心擦拭原有傷口,細心指導按時用藥,陪她適量康復活動。“聽醫生説,我已經接近出院標準。”27日,李阿婆對記者説。

  李阿婆所在的醫院,是位於閔行區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時執業點,這裡本是新建的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3月1日緊急徵用為新冠肺炎後備定點醫院,3月11日正式啟用,承擔了眾多老人、重症病人的救治。

  “這裡80歲以上的老人有200多名,還有6名百歲以上的老人。醫生要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慢阻肺、腫瘤等基礎性疾病挑戰的基礎上治療新冠肺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黨委書記閻作勤説。

直擊上海ICU:托起老年重症患者的“生命方舟”

  醫護人員為老年患者進行檢查。(受訪者供圖)

  2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病房整潔而寧靜,醫生查房時才能明顯聽到和老年人聽力相匹配的“大嗓門”。

  “不少老人耳朵不太好使,他們也很難精確描述自己的症狀,有些人生活不能自理,對護理要求也更高。”正在ICU病房忙碌的護士長梅靜驊説,他負責的區域裏有20多位危重症患者。前幾天,他巡視病房時發現一位老先生血氧飽和度掉到80%多,緊急檢查發現是一口痰卡住,醫護人員即刻處理,幫助老先生轉危為安。

  “在ICU病房,一刻都不能放鬆,雖然病床旁都有監護儀,但我們把工作點位前移至病區走廊,哪怕早一秒發現、早一分鐘處置,都有利於更好處理突發狀況。”梅靜驊説。

直擊上海ICU:托起老年重症患者的“生命方舟”

  醫護人員正在照顧老年患者。(受訪者供圖)

  “相比武漢疫情期間,目前重症面臨的情況更為複雜多樣,必須將治療關口前移,更早發現危重苗頭,千方百計降低病死率。”曾經馳援武漢的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居旻傑説,既要進行基礎疾病治療,對高齡患者進行更精細的氣道管理,同時還要進行小分子藥物、中藥湯劑等聯合治療。

  每天下午3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等專家都會與隔離病房的醫生舉行例行連線會診,為目前在院的600多名老年患者精細化診療。

  “每天固定時段進行多學科聯合查房會診,一人一策開展治療,及時精細調整方案。”閻作勤説。

  李阿婆的主治醫生宋康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副主任醫師,“我治療的很多老人都加了我的微信,出院後他們也會主動給我發消息,問居家監測期間,怎麼吃、怎麼養。這些老人和我的父母輩年紀相倣,要盡力想得週全一點、精細一點,在生活上、情緒上更好地照護好這些老人們。”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