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公益律師倒貼65萬元,幫農民工討薪數千萬

2022-01-06 09:10: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寒冬清晨,天未放亮,王惠的手機就響了。

  打從做公益律師第一天起,她的手機就很少關機,即便是逢年過節或是三更半夜,也照接不誤,“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求助電話”。

  農民工、弱勢職工、婦女兒童……撥通這個電話,可能是某處“隱秘角落”裏一個人、一群人的希望之光。

  眼前這個一頭幹練短髮、講起案情中氣十足的女性,是江西省總工會首席法律援助律師王惠。年近五十的她,仔細審視著每一份援助案卷。

  給弱勢群體打“免費官司”

  “您就是王律師!”“我曉得您,那個老百姓律師!”

  每次到社區做普法宣講,或是四處走訪單位調查取證,看到王惠登記下自己的姓名與單位時,常有保安或保潔雀躍驚呼。

  這個名字很普通,全國能找出近3萬個“王惠”。但在南昌,她的名字常被大街小巷的“草根粉絲”驚喜認出,“感覺就像明星一樣”。

  “星光熠熠”積攢于15年的埋頭苦幹——2007年,江西省律師協會面向社會招聘兩名公益律師,經層層選拔成為專職公益律師後,這個河北姑娘紮根江西,全身心投入公益法律服務,用法律為身處困境的弱勢群體“撐腰”。

  轉型打“免費官司”,源自一些案件的觸動。

  10多年前,一對農村夫妻在南昌洪城大市場打工,老家的農田和房屋被親戚霸佔,拒不返還。面對蠻不講理的侵權人和多次苦苦討要合法財産無果的夫妻,極具正義感的王惠“非常不服氣”。

  “我帶你們上訴,不收一分錢!”帶著這股倔勁,王惠為他們維權成功。

  2006年,一位拄著雙拐的男子找到王惠,他4年前在工地幹活時摔傷導致殘疾,卻拿不到任何賠償。當他向王惠求助時,早過了申請工傷認定的時效。

  看著男子一無所獲地離開,王惠心裏不是滋味,“如果他能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能及時得到法律援助,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無奈和遺憾。”

  如願成為專職援助律師後,她和弱勢群體打交道、做朋友,為他們維權到底,逐漸在公益法律服務行業站穩腳跟。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已經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000多萬元,其中絕大部分是薪酬,還包含部分賠償款。”王惠説,她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

  剛接待完一撥農民工的間隙,王惠分享了她的“年終總結”——2021年,她的團隊共受理了1304起法律援助案件。

  “一花獨秀不是春”

  王惠的公益法律服務名聲在外,從各地慕名找來的人越來越多。把自己逼出“三頭六臂”的她意識到,不能靠單打獨鬥,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才可能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

  “一花獨秀不是春啊!”

  2016年,王惠創辦江西第一傢具有公益性質的律師事務所,自籌資金組建了一支公益團隊繼續免費為農民工服務,辦公地點設立在南昌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樓內。

  王惠給律所起名——“聽訟”,出自孔子的一句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要和求助人感同身受,真正去了解對方的訴求。

  2019年1月底,臨近春節,一個蜷縮在黑色棉衣裏的中年農民工神色凝重,手裏緊攥著欠條遊走在南昌街頭,不知往何處去。

  看見“法律援助中心”的招牌,男子走了進去,向正在值班的王惠訴説自己被工程建設單位拖欠工資,無法回家過年的遭遇。

  僅用了3天時間,王惠團隊聯合南昌市總工會、勞動監察等多個部門,為他和工友追回3萬元拖欠工資。

  王惠並未就此打住。她順藤摸瓜發現,整個工地竟還拖欠著浙江等地300多名農民工近400萬元工資。

  全部追回!

  ……

  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從各地紛至遝來。

  創立律所,王惠不僅僅是為幫助更多弱勢群體,也要為年輕公益律師提供成長的平臺。

  對於剛拿到執照的年輕律師來説,在這裡的成長尤為顯著。

  一年內,一名實習律師可以完整跟進百餘個援助案件,從法律諮詢、辦案思路、文書撰寫、證據目錄、發問提綱、代理詞、庭審、辦案總結報告……全面參與各個環節。如今,這家公益律所,吸引著越來越多心懷正義理想的年輕人近悅遠來,成為青年法律人剛起步時就能被委以重任的一片“綠茵場”。

  “就佩服您這裡做的公益訴訟。”在英國康橋大學攻讀博士的實習律師小郭對王惠説。

  小郭是南昌人,雖長期在海外求學,但早就聽説家鄉“明星律師”王惠的事跡。讀博期間利用學習間隙,小郭每天線上參與立案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

  “立志成為王惠律師那樣的人。”實習律師文斌説。他即將結束實習期,正式成為聽訟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公益律師。而在一年多前,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他還在一家企業擔任技術員。

  2019年10月,文斌之前所在的公司即將搬遷,公司企圖通過長時間加班但拒不支付加班費的方式,逼迫老員工主動辭職,減少人員安置花費。文斌和同事跑去公司爭論,卻被強硬拒回。

  “找到律師,我們即便是敗訴,也得支付5000元訴訟費。”這讓當時經濟條件窘迫的文斌和同事感到求助無門。

  在仲裁機構的推薦下,文斌等人來到聽訟律師事務所。在王惠團隊幫助下,沒過幾個月,他們成功拿回了經濟補償金。

  一年後,自學通過司法考試的文斌又一次出現在律所。“那次援助對我幫助極大,我也想成為一名援助律師,做有價值的公益。”

  公益律師不是“苦行僧”

  “王惠”這個名字與團隊中多位律師的姓名、號碼,被公佈在南昌市工會、勞動仲裁院等機構的資訊欄,也在全省受助的弱勢群體中口口相傳。

  對於很多正處困境的人們,資訊欄上的這些號碼,可能意味著希望。

  雄辯、高收入、精英感,律政片裏的律師形象大多自帶光環。而在聽訟律師事務所,律師們日復一日面對的是人世間的粗糲與現實。

  摩擦與堅韌,時刻發生。

  一邊是弱勢群體辛酸維權,一邊是因受助對象法律知識匱乏而引發的誤解,年輕律師們嘴上不説,但大多數人曾受過委屈。

  “我們的律師真的很好。”王惠語氣輕鬆,眼裏卻滿是心疼。受助人愁容消散,律師之間互相鼓勁,讓這個團隊“依舊正能量滿滿”。

  “公益律師不應該是‘苦行僧’。”王惠希望,公益律師能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

  2019年,事務所的財務人員給她算了一筆賬:律所成立3年來,為了支援律師參與更多的法律援助,王惠已經個人倒貼65萬元。

  免費為農民工維權十幾年,王惠發現最難的問題在於農民工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於是,她把援助之外的時間都用在法治宣傳上,“不是在維權路上,就是在普法路上”。

  15年前剛開始做法律援助時,王惠感到很難被人理解。法庭上,對方代理律師見王惠是“搞公益的”律師,總是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傲慢姿態。

  如今,加入公益法律援助行列的律師越來越多。“現在,法律援助律師越來越受到認可。”王惠説,“讓人們覺得公益律師不是沒有案子辦、不是能力差,而是水準高、門檻高、收入高的職業,這就是我的目標。”

  15年間,王惠見證了國家在治理農民工欠薪方面的變化和進步。這給了王惠和她的公益律師團隊更多底氣。在她眼裏,欠薪個案少了,群體性欠薪也少了。

  王惠還有個“小目標”:逐漸積累海外人才儲備,開展針對海外農民工的法律援助。跨國勞動糾紛案件難度更大,因為不通當地語言文化和法律制度,該群體維權手段十分有限,相較國內農民工更為不易。

  “公益法律服務要走專業化道路。”王惠認為,“聽訟”要一直致力於弱勢群體的勞動爭議解決,把越來越多的青年律師培養成領域內的“專家型”律師。

  2020年,王惠當選第七屆“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全國僅十人。

  2021年12月,第一屆“新時代江西十大法治人物”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娓娓道來:“分擔弱者的苦難,你用法律為他們代言,讓甘霖撫慰滄桑,肩負起無助的期盼。”(記者:賴星 參與采寫:舒天楚)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