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學學生體質測試與畢業證直接掛鉤,是時候動真格了

2021-11-15 09:23: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體測掛鉤畢業證”,是時候動真格了

  張濤

  如果你是這所“雙一流”大學的大一新生,你的中長跑、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不及格的話,抱歉,4年後,你將拿不到畢業證!這並非玩笑。這所出臺“最嚴體育校規”的大學,就是雲南大學。該校從2021年秋季開始,把學生體質測試與畢業證直接掛鉤。

  最近兩天,雲南大學出臺“最嚴體育校規”的新聞引發關注。據介紹,該校體育新規要求,本科所有年級均開設體育必修課,四年總計200學時。每學期體育課考試內容分成“運動技能+體質測試+平時成績”三大部分,如果總分不及格,哪怕學習成績再好,也拿不到雲大畢業證。

  “體測掛鉤畢業證”不是雲南大學的首創舉措。2007年教育部曾提出這一要求,2014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明確規定“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制度,學生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作為對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不過這些年來,這一規定未能全面落實到位,一些高校擔心,如果嚴格執行,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無法畢業,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往往睜只眼閉只眼,或是以體育考試代替體質測試。

  儘管社會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大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卻是不爭事實。今年9月,教育部發佈第八屆全國學生體質和健康調查結果。與2014年相比,2019年全國19至22歲大學生身體素質多項指標呈現下滑趨勢,男女生握力、立定跳遠、50米跑、男生引體向上及坐位體前屈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代表耐力素質的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成績分別下降12.37秒、9.56秒。

  大學生體質健康水準繼續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運動不足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中小學階段課程繁重,健康意識培養沒有成體系,導致學生形成久坐不動的行為習慣,缺乏積極參加體育鍛鍊的健康意識。鍛鍊不夠、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損害學生體質,影響身心健康。同時,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不少大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很少有時間到戶外去運動。正如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王宗平所説:“現在的大學生太需要增強體魄了,他們情願在宿舍打遊戲追劇,也不願出門鍛鍊。”

  增強大學生體質,遏制持續下滑趨勢,除了加強宣傳引導外,更需要通過制度倒逼加壓,激發學生加強鍛鍊,養成良好習慣。一味遷就大學生群體體質差的現狀,擱置“體測掛鉤畢業證”的規定實施,看似是對大學生們的愛,實則是一種害。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惡性迴圈,高校越來越不敢較真體測成績,大學生們越來越不重視體質健康。

  雲南大學的做法值得推廣,是時候動真格了。“體測掛鉤畢業證”並非洪水猛獸。只要開足開齊體育課,充分利用好體育課堂主陣地,再加上學生的主動配合,積極鍛鍊,學生體質一定能得到有力改善,實現拿畢業證的“小目標”。有高校教師直言,“99%的學生通過鍛鍊後能過關”。達標拿證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善意的強制”幫助大學生們養成鍛鍊習慣,將會受益終身。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