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人類”簽收不能成頑疾

2021-11-12 13:11: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非人類”簽收不能成頑疾

  近日,因為“雙11”的到來而明顯加劇的“非人類”簽收問題引發熱議。何謂“非人類”簽收?其實,不少人都經歷過:快遞送達,家中無人,於是,家門口這一“非人類”便成為“簽收人”。除了家門口,消防栓、地墊、門縫和把手等也是時常代人“簽收”快遞的,“您的快遞已被門口消防栓簽收”的搞笑截圖還被當成段子在網上流傳。

  似乎每年一到電商促銷季,有關快遞投遞速度、收件等話題就會受到關注。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因為快遞量在極短時間內急劇增加,而往深裏看,還與人們消費需求升級、越來越重視細節上的體驗有關。今年“雙11”,很多人並沒有遭遇以往的物流爆倉、快遞變慢遞的情況,這不僅是因為整個購物週期被拉長,更是因為快遞企業在軟硬體方面的諸多努力。但“非人類”簽收成為頑疾,説明快遞企業還需要花大力氣解決投遞“最後一米”的問題。

  近年來,快遞企業在“最後一米”上也下了頗多功夫,如設置快遞櫃、驛站等。然而,不僅是“非人類”簽收,連快遞櫃等也時常遭到吐槽,顯然,“最後一米”的現狀與用戶期待之間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怎麼辦?關鍵在於快遞企業要多些用戶思維和規範思維。用戶思維,即多從用戶角度出發謀求解決問題之道,切實保障用戶的選擇權與知情權,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如部分快遞小哥為了讓投遞速度更快一些,不徵求同意便直接將快遞扔在用戶家門口,無法保證快遞安全不説,也損害用戶合法權益。而規範思維與用戶思維是相輔相成的。很多時候用戶的不滿恰是因為不規範操作而導致的,如將快遞塞入消防栓箱內,“中國消防”還為此專門發佈過一條“消火栓嚴正聲明”,指出若遇火災發生,影響消防栓正常使用,此舉屬於消防違法行為。快遞企業有必要將用戶思維和規範思維運用到“最後一米”優化提升的每一個環節,如增設快遞櫃、驛站,將投遞到櫃或投遞到家的選擇權交給用戶,並確保用戶知情;再如在配送評價體系中引入用戶體驗等指標,督促快遞小哥規範投、重服務。總之,用戶體驗關乎企業發展、行業前景,不可倒在“最後一米”上。(胡俊)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