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新冠疫苗了嗎?你最關心的都在這!

2021-02-25 10:2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張尼)“你打新冠疫苗了嗎?”春節過後,不少人見面的問候語變成了這句話。

  近期,國內部分地區已經啟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疫苗的接種情況進展如何?接種能力有保障嗎?免疫屏障何時能建立起來?這些都是眼下普通民眾最關心的問題。

  全國多少人已接種新冠疫苗?

  疫苗接種是控制傳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

  2020年12月15日中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接種工作,兩個多月以來,新冠疫苗的接種進展一直備受關注。

  在春節假期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透露的消息顯示,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順利推進,截至2月9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接種4052萬劑次。

  從重點人群到普通民眾,近期,各省份的疫苗接種正持續推進。

  例如,從2020年12月開始,四川省根據國家確定的重點接種人群,壓茬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截至2021年2月21日,四川全省新冠疫苗累計接種已達228萬餘劑次,其中成都、綿陽、內江、樂山、宜賓、達州等多地已經完成了重點人群的第一劑次接種。

  在北京,從今年1月份開始,北京市對9類重點人群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北京完成兩針疫苗接種的人數已達362.6萬。

  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無疑將促進群體免疫的快速建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邵一鳴近日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曾強調,就目前情況看,人群裏有80%的人接種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屏障。

  設置的接種點夠嗎?

  為保障疫苗接種工作推進,早前國家衛健委已組織制定了多個詳細技術方案,包括準備工作怎麼做、接種點怎麼合理設置、現場怎麼組織實施、疫苗怎麼分配運輸、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等。

  在接種點設置方面,今年1月9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透露,全國設置了25392個接種點。

  近期,各地也在積極擴大接種點數量。

  例如,北京市朝陽區2月21日發佈消息,目前,朝陽區已儲備日接種10萬人能力。下一步,全區擬開放50多個固定接種點,並視情況增設機動點位。

  在北京市東城區,自2月8日開始,東城區深挖潛力,優化佈局,全區設置17個新冠疫苗接種點,增加接種臺至81個,全天預計可接種超2萬人。

  根據北京市通州區衛健委資訊,2月18日至5月12日,區內17個臨時接種點全面接受預約接種,按照網格化登記的原則,分兩個輪次確保5月中旬完成大規模人群的接種。

  在預約接種方面,各地也在開通更加便捷的方式。

  例如,上海在繼續開展因私出國工作、學習人員新冠疫苗預約接種,因私出國接種新冠疫苗可通過“隨申辦”預約。

  疫苗的有效性如何?

  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通過跟蹤數據後了解到,中國疫苗從第一批接種到目前已經快8個月了,接種者抗體還維持在90%的水準。目前看,中國疫苗産生的保護至少能維持半年以上。

  此外,專家表示,國藥和科興疫苗均是滅活疫苗,其安全性比較高。

  “輕症的一般不良反應是十萬分之六,即出現打完疫苗發燒、胳膊疼等症狀,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是百萬分之一。相比之下,流感疫苗的嚴重不良反應率有百萬分之三。已經有2000多萬人接種的是這兩款疫苗,疫苗在安全性上接受了考驗。”鐘南山説。

  另外,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官方微信號也發佈科普貼稱,前期試驗表明,全程接種28天后90%以上受種者都會産生抗體,保護效果明顯。

  少數人接種後接種部位有紅腫、硬結、疼痛,極少數人出現發熱、乏力、噁心、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無需處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復。

  北京市疾控中心還表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接種疫苗後可以刺激人體産生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擋新冠病毒感染。因此,凡是年齡在18歲以上、59歲以下的人,在沒有接種禁忌證的情況下,都應該接種新冠疫苗。

  疫苗費用負擔有問題嗎?

  疫苗的費用負擔問題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

  此前官方就宣佈新冠疫苗是免費接種,居民個人不負擔費用,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

  但建立免疫屏障需要比較大比例的人群接種疫苗,那麼醫保基金的滾存結余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保障?

  對於這一問題,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施子海就已明確表示,本輪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政策已經明確,主要是兩個要點:一是疫苗和接種費用由醫保基金負擔,財政對醫保基金給予適當的補助,居民個人免費接種。二是醫保基金主要通過動用歷年的結余來負擔,不影響當期基金的收支,也就是説,不會影響群眾當期的看病就醫待遇。

  施子海還表示,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經與相關部門一起研究制定了疫苗附條件上市後疫苗和接種費用保障的細化操作方案。下一步,將指導各地認真組織實施,把黨中央、國務院好的政策落實好。

  疫苗産能有保障嗎?

  作為全球新冠疫苗研究第一軍團中的一員,目前中國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和産能保障如何?

  國家藥監局此前披露,應急批准5條技術路線共16個疫苗品種開展臨床試驗,其中6個疫苗品種已開展III期臨床試驗。

  截至目前,中國已有兩款新冠疫苗附條件上市,分別為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和北京科興中維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就在24日,又傳來了好消息——康希諾發佈公告稱,其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附條件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

  從産能來看,以國藥和科興的疫苗為例,此前國藥中生北京公司公佈,2021年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産能可達10億劑以上,科興中維二期生産線建設投入使用後將使年産能提升至6億劑以上。

  在業內專家看來,批准更多的新冠疫苗進行臨床實驗,無疑可以讓中國有更多的新冠疫苗儲備,能夠從容應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疫情突然暴發情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