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發展需要全民族的格局與高度

時間:2015-09-17 07:41   來源:台灣網

  在16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提問“連戰赴大陸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遭到島內批評”時指出:兩岸同胞應該從全民族利益高度來銘記歷史教訓,弘揚抗戰精神和民族浩氣,珍惜得來不易的兩岸關係成果。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想,這才是兩岸紀念抗戰勝利活動的題中應有之義。

  這不禁讓筆者想起幾位涉臺學者對連戰的評價。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在分析了9月1日“習連會”後認為:“連戰很了不起,他已經從一個一般的島內政治人物,上升到了政治家的格局,我們對他中華民族的立場和格局表示感佩與讚賞。”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認為:連戰獨排眾議、力抗鑠金,參加大陸主辦的抗戰紀念活動,具有無比的歷史責任感、道德勇氣與強大意志;此行秉持民族大義,堅持大是大非,值得充分肯定。

  對於連戰前段時間應邀來大陸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臺灣島內確實出現了許多攻擊、叫囂之聲,但兩岸間對其的讚揚之聲也不絕於耳。在這些肯定的聲音裏,幾乎每種評價都提到了“全民族的高度”、“民族大義”之類的詞語。筆者對此也是十分贊同。就目前兩岸發展的現狀來説,尤其需要雙方政治人物拿出全民族的格局與高度來,如此才能不偏離雙方當初下決心引領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道路的正確方向,才能不辜負兩岸民眾的期望。

  共同紀念抗戰勝利,是兩岸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這場勝利,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勝利,是值得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勝利,更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銘記的最基本的、不可否認的事實。此時此刻,我們唯有從全民族利益的高度來銘記歷史教訓、弘揚抗戰精神和民族浩氣,唯有從兩岸共同紀念中萃取歷史正能量,唯有珍惜並繼續發展當前得來不易的兩岸關係成果,才是無愧於這場慘烈戰爭的正確方式。若此時還糾結于歷史恩怨與意識形態當中,不妥,不敬,更不智。

  不論什麼時候,和平與發展都是人類共同的主題。連戰能夠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看待大陸舉行的抗戰70週年的紀念活動,突顯了他的政治家格局,而這種格局與高度,正是目前許多島內政治人物欠缺的。歷史事實固然不能忘記,但紀念70年前的那場戰爭,初衷絕不是清算舊賬,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關注現在、展望未來。如何才能避免中國近代以來四處挨打的悲劇重演?當然是海峽兩岸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建立一個更富強的國家,讓中華民族不再受人欺負。如此淺顯的道理,還需要更多言語論述嗎?(台灣網網友:王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