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停歇的抗戰,從未隔斷的同胞

時間:2015-09-11 09:24   來源:台灣網

  9月9日,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與各界人士在“安平鎮之役”戰場原址,為120年前的寶島抗日英雄胡嘉猷立碑。這一舉動,對比不久前李登輝投書日本媒體稱“70年前臺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既然是同一個國家,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李的胡言亂語真是不堪一擊。

  筆者連日來看了多篇反駁李登輝言論的文章,其中一篇悉數列舉了許多臺灣島內的抗日英雄與家庭,從組建義軍的徐驤、吳湯興、姜紹祖,到抗日舉人李應辰,再到霧峰林家、被譽為“臺灣的孫中山”的蔣渭水以及提出“保衛祖國,建設臺灣”口號的李友邦……他們是臺灣的抗日英雄,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倒脊梁。

  我們忘不了那些臺灣抗日英雄提出的“救臺灣必須先救祖國”的口號,也忘不了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在新落成的胡嘉猷紀念碑旁説的:“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跡無比悲壯英勇,我們有責任讓臺灣的年輕一代和大陸同胞知道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這段歷史事實就是:從1895年甲午戰敗後清朝被迫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到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臺灣同胞從未停止過反抗,犧牲逾65萬人。在8年抗戰期間,有超過5萬台胞奔赴祖國大陸抗日救亡。抗日,臺灣從未缺席!

  據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講述:1940年日本在臺灣推動更改姓名行動,到1943年底,只有12.5萬人即2.5%的人改成日本名字。臺灣一光復,全島臺灣人自動恢復了原來姓名。這年的除夕,高雄很偏僻的地方都拋棄了日本式的過年,改過中國年,貼紅色對聯慶祝臺灣光復回歸祖國。日本記者感慨,“50年文化,一夕灰飛煙滅”。因為臺灣民眾心中的祖國始終是中國。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近日也公開強調,抗戰時期,先烈先賢的做法雖各有不同,但都證明臺灣當時雖然是日本殖民地,他們效忠的祖國並不是日本。他説,日本開始殖民統治後,臺灣抗日行動一直持續,除武裝抗日,還有以新聞、教育及文化等方式推動非武裝抗日,這在世界殖民史上,是相當罕見的抗爭實例。馬英九還接連出示《馬關條約》、東京灣《日本降書》以及南京《日本降書》三份影本,強調“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

  是的,抗戰中臺灣從未缺席,而且幾乎所有的階層都參與了,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全民抗戰,任何妄圖將臺灣從歷史上與中國切割的作法,都是沒有事實依據與民意基礎的!兩岸即使分離了60多年,但之間的連結也從未而且永遠不會被隔斷,中華文化、中華歷史、中華民俗……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兩岸都在共同保護並傳承著。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臺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70週年,兩岸的人民都應牢記:抗日戰爭臺灣同胞一直都在,兩岸間的同胞之心、同胞之情也從未真正分離。(台灣網網友:王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