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李振廣:臺灣政治生態走向偏執 非理性嚴重

2015-09-16 01: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9月15日泰州訊 (記者 李傑)全國臺灣研究會今天在江蘇泰州舉辦學術年會,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李振廣在會上指出,臺灣社會正走向非理性化政治生態,臺灣民眾作出的政治上的非理性選擇,將會推動臺灣社會繼續向下沉淪,而且可能會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極大困難。

  李振廣認為,臺灣社會非理性化首先表現在歷史觀的偏執。在侵略與被侵略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在慰安婦是否被迫這樣的事關人類良知的問題上,臺灣某些人的主張與全世界的主流認知是相反的,已經超出了正常社會倫理所能理解的範疇。例如不久前島內爆發的反課綱微調運動,反對把“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反對在“慰安婦”前面增加“被迫”二字等。更有甚者,像李登輝、鄭弘儀等出賣民族靈魂、奴性十足的言論,竟然能夠在臺灣得到部分民眾的認同與喝彩,證明臺灣社會的是非認知已經到了一個極為嚴重的非理性化程度。

  其次是馬英九現象反映出的臺灣政治非理性現象。馬英九當局為了給臺灣經濟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經過極大的努力終於與大陸達成了服務貿易協議,結果被民進黨和年輕的大學生們通過太陽花運動的衝擊、阻撓,加上臺灣“立法機構”部分關鍵人物的配合,使得這一有利於兩岸,特別是有利於臺灣的協議被擱置。民進黨為了拖垮國民黨不惜置整個臺灣的利益於不顧,執意要阻擋兩岸服貿協議;臺灣社會中部分年輕人為了心目中虛幻的“仇中反中”,懼怕競爭而假借反黑箱的名義阻擋一個有利於臺灣經濟的兩岸協議。這種不可理喻的事情在世界其他地區很難見到,但在臺灣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同理,無論在臺灣內政還是在兩岸關係方面,民進黨均扮演破壞角色、反對角色,而非建設性角色,但結果是民進黨普遍受到臺灣社會支援和歡迎。民進黨借助非理性社會思潮的影響而穩居民意支援率的高峰,相反,一心為臺灣經濟良性發展費盡心力的國民黨卻遭到民眾的拋棄。

  李振廣認為,當前,臺灣社會中的非理性化傾向膨脹,已經嚴重影響政治生態。受非理性情緒驅動的臺灣社會正在形成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政治現象。這種情形對於國民黨執政理念的衝擊是摧毀式的。

  李振廣還表示,臺灣社會這種非理性狀態對兩岸關係的衝擊也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大陸出臺對臺灣有利的政策措施,臺灣反而不領情,甚至反對的根源之一。如果這種趨勢任由發展,臺灣的沉淪會進一步加速,每一個臺灣人的福祉都可能受到衝擊和影響。也許,只有到那個時候,經過在現實中實實在在的碰壁之後,才能使多數人驀然清醒,走出非理性化的誤區,使得臺灣的政治和社會逐漸回歸理性。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