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印記】數字唱出幸福歌

2017-10-10 08: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改革印記

  筆者工作在上海閔行,居住在閔行,帶著一份感恩的心,提筆寫下閔行的變化。閔行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人民齊心協力,克難攻堅,砥礪前行,創造了輝煌,創造了奇跡。作為一個閔行人,我從一組數據中感受到她的變化,感悟著她的發展,更分享著她的成果。

  一、穩健的經濟數據

  2013年——2016年,閔行區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調整等多重考驗,經濟穩定、持續增長,各年度全區的生産總值為1722.11億元、1843.75億元、1964.71億元、2101.26億元,分別比上年度增長6.0%、7.1%、6.6%、7.0%;全區財政總收入為529.46億元、580.22億元、627.85億元、686.3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7%、9.6%、8.0%、9.3%。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保持在全市前列。2016年社會消耗品零售總額達890億元,是2011年的1.78倍。5年累計合同吸收外資111億元美金,新增內資註冊資金1760億元,引進1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閔行的一天,以2016年為例,平均一天産出生産總值5.76億元,財政總收入1.88億元。産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2016年1184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38.4%,比全市平均水準高出11.6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産總值比重從2011年的36.5%提高到2016年的50.8%,首次超越第二産業,首次突破50%。至2016年,稅收超過億元的樓宇達16幢,高新技術企業590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166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0件以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城區城區”“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城區”等稱號。這些數據充分説明閔行的經濟結構這幾年發生了巨大變化,符合性常態下的經濟發展趨勢。今年以來,閔行的經濟目標完成良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閔行區的經濟運作品質,有理由自豪地説兩個字“穩健”。

  二、靚麗的生態數字

  2014年7月,閔行區被列入全國首批55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之一,在全市率先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7個鎮創建成“國家級生態鎮”,累計創建生態村100余個。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成“國家生態公園示範園區”,被聯合國環境署列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個案例之一,莘莊工業區通過國家生態公園示範園區復驗。2016年與2011年相比,削減工業廢水排放33.9%、化學需氧量54.7%、二氧化硫58.6%、煙塵87.5%。第5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60個項目全面完成,總投資達50余億元,第6輪環保行動計劃(2015——2017年)85個項目全面啟動,已完成95%以上。空氣品質指數AQI(增加了PM2.5指標)改善3.0個百分點,優良率達78.1%。閔行文化公園對外開放,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4平方米,全區森林覆蓋率達15.9%。完成270公里河道綜合整治、964萬平方米舊小區雨污水分流改造、約900平方米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全區污水收集處理率達91%,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區”復核驗收。2016年全區拆除存量違章建築1300平方米,佔全市違量的四分之一,“許浦經驗”成為全市“五違四必”整治引領標桿。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有序推進,“無群租小區”掛牌率達72.6%,成立業委會840個,組建率達90%以上。閔行區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清潔生産審核、企業環境行為評價、迴圈經濟試點和低碳社會建設等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抓得早,舉措實、成效明,目前,已建成“綠色小區”300多個、“環境友好小區”70個、“環境優美村”100個、“綠色飯店”20家、“綠色賓館”15家、“綠色商城”20個、“綠色醫院”16個、“綠色家庭”300多戶,“環保衛士”300多名,閔行真正實現了碧水藍天,綠樹成蔭,河水清澈,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邁上了新臺階,市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三、溫馨的“1+1+1”數字

  從2012年起,閔行區開展了家庭醫生制度建設,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建立了以資訊化為支撐、簽約服務關係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為平臺,為簽約居民提供防治結合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開展以社區衛生診斷為基礎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1+1+1”即居民在居住地的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家庭醫生簽約,選擇1家二級醫院,選擇1家三級醫院。由家庭醫生及服務團隊為簽約居民提供健康諮詢和管理,慢性病管理,實施首診與轉診事宜,高齡老人居家醫療護理等可及的服務。簽約家庭醫生服務不僅僅能受到延伸處方,醫保報銷優惠等便利,還能通過預約轉診到全市34所三甲醫院的專家門診享受優先就診、優先住院等服務。截止目前為止,全區簽約“1+1+1”的居民社區就診服務人數超過30萬,就診比例平均在75%以上。

  家庭醫生工作制的不斷推進,加強了居民與社區醫生之間的實時互動,完善了健康諮詢、疾病隨訪等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患慢性病居民,同時也提高了家庭醫生的工作效率,真正實現了“家庭醫生走進家庭”的目標,越來越多的閔行百姓感受到了“足不出戶、享受醫療服務”的便捷,讓閔行市民的生活環境更健康、更宜居。

  這一組數字,作為閔行建設發展的參與者、親歷者、見證者,筆者怎能不為她的輝煌成就歡欣鼓舞呢。展望未來,閔行的明天將繼續乘風破浪,涌立潮頭,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秀的答案,讓閔行變得越來越美好。(台灣網網友:閔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