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揭露:反服貿誰被綁架誰悲哀?

時間:2014-07-01 15:36   來源:台灣網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潘錫堂日前在《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如何客觀看待服貿協議與當前的抗爭及其影響》,作者認為“民進黨黨職、公職人員依仗‘逢中必反’獲取權位,卻不顧臺灣人民整體利益。對於民進黨‘逢中必反’的作為,少數支援者沾沾自喜,多數反對者形同遭到綁架,卻都一起嘗到經濟發展受挫的苦果。民進黨指責臺灣經濟成長遲緩,卻沒看到自己正是絆腳石,這真是臺灣人民的無奈與悲哀”。文章內容如下:

  以學生為主的反服貿群眾于318佔領“立法院”議場,演變成“太陽花學運”,更于6天后入侵“行政院”,訴求“退回服貿協議”、“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然而,2013年6月簽署的服貿協議,文本四章二十四條,學運學生到底有多少人研讀過?反而更于330鼓動更多群眾轉戰凱道做更大規模的抗議。反服貿學生團體407晚上宣佈,學生410傍晚退出“立法院”議場,未來將轉守為攻,進一步組織化,與各團體結盟,向全臺播種。

  綠營政黨與社團合力掀起反服貿風潮

  因為兩岸服貿協議的爭議,“立法院”3月18日晚上遭反對服貿的學生及民眾團體強行衝入並佔據議場,把神聖的“立法院”殿堂,變成喧鬧的抗議舞臺,對臺灣的民主政治而言,令人既震驚又痛心。

  服貿協議于2013年6月21日簽署至今,馬當局首長積極下鄉宣導,“立法院”也舉辦多場公聽會,但真理並沒有越辯越明,外界對服貿協議的疑慮仍未消除。最新民調顯示,44.5%的民眾不支援服貿協議,不支援服貿協議的民眾比例相對偏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親綠媒體和在野黨不斷渲染誇大服貿協議對臺灣各種産業的不利衝擊,卻刻意淡化拖延服貿協議對臺灣可能産生的重大負面影響,以致對服貿協議之於臺灣經濟的重要性“無感”的民眾,因為資訊偏狹混亂而認知錯誤。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