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周小柯:“26條措施”對臺資企業和臺灣經濟都有正向影響

2019-11-11 10: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408期】

周小柯在出席“當前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期間接受本網記者採訪。(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大陸在兩岸企業家峰會開幕之際推出26條措施,既是大陸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體現,也與當前的客觀經濟形勢有關。”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京臺經濟貿易研究所講師周小柯9日接受台灣網記者採訪時,對“26條措施”(全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進行了解讀。

  周小柯是在出席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主辦的“當前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期間,接受本網記者採訪的。

  “26條措施”對臺資企業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周小柯説,當前全球經貿大環境不景氣,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使得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大,臺資企業尤其是出口為主導的臺企普遍面臨較大的壓力。大陸推出“26條措施”,既是大陸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體現,也與當前的客觀經濟形勢有關。“26條措施”中的前13條是為臺資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臺資企業實現更好發展。這13條內容涉及市場準入、金融支援、貿易便利化、標準互聯互通、青年創新創業、地方特色措施等,為促進臺資企業的發展持續注入“制度紅利”。以第2條為例,實際上就是引導鼓勵相關臺資企業融入大陸5G産業體系的打造,而5G技術又是發展工業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産業的基礎,這為推動臺資製造企業加快往智慧製造邁進提供了全新機遇。

  至於“26條措施”會對臺灣經濟産生怎樣的影響?周小柯説,臺資企業是兩岸經貿發展的重要紐帶,臺資企業在大陸獲得更好的發展,也可以通過投資的貿易創造效應拉動兩岸貿易發展。而兩岸貿易長期具有不平衡性,具體表現為臺灣對大陸長期大額的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又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産總值(GDP)的組成部分。因此,臺商在大陸獲得更好的發展可以通過貿易間接對臺灣GDP增長和就業增長起到支撐作用。(完)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