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評】馬紹章:一個鏡頭,三個焦點

2019-05-06 14: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香港中評網報道,臺灣方面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秘書長馬紹章近日在遠見華人精英論壇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現在臺灣媒體版面幾乎都是2020台當局領導人選舉的新聞,朋友聊天也離不開誰會參選、支援哪一位或哪一黨的話題,大部份都是以人或黨來聚焦。這種聚焦方式,與“粉絲”無異,我們其實可以換另一個鏡頭來聚焦,或許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

  朋友問我,怎麼看2020選舉。我説很簡單,只要一個鏡頭,三個焦點。

  先談鏡頭。選舉,不是買東西。買東西,很單純,不好還可以退,不能退也可以丟,可以藏,它的影響有限。選舉,選的不只是人或黨,更是選道路與未來。選錯了,沒法退,沒法丟,也沒法視而不見;選錯了,還要付出代價,有時還是很高的代價。只要換上這個鏡頭,就可以濾掉各種政治廣告的迷惑。

  選擇道路與未來,其實就是選擇要不要改變。去年“九合一”選舉,高雄市長一役反映的其實就是高雄市民想要改變的心聲。如果陳其邁當選,高雄市還是會循著陳菊的軌跡前進,不會改變,但韓國瑜當選,高雄就有可能走向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高雄人期待高雄改變,而韓國瑜代表了那個期待。

  放大到整個臺灣來看,誰想要勝選,就看誰能與選民的改變期待産生共鳴,讓自己成為改變的代表。對選民來説,有了新鏡頭之後,就要對準三個焦點:臺灣需不需要改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變,以及誰能帶來改變。

  臺灣需不需要改變,每個選民應該有自己的指標,以個人來説,答案是肯定的。至於哪些地方需要改變,言人人殊,但個人看來,民進黨執政三年多,臺灣現在亟需三大改變,才有可能為臺灣創造機會並擴大時間與空間。這三大改變即是:(一)兩岸關係再和解的改變;(二)社會信任再建立的改變;以及(三)發展戰略再定向的改變。

  從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兩岸關係可謂急轉直下,連“聽其言、觀其行”的觀望階段都省了。兩岸關係現狀是惡性的向下螺旋發展,即使美國和臺灣的關係改善,也不足以彌補兩岸關係惡化的損失。民進黨當局可以拒絕“九二共識”,但也應該提出兩岸能夠和平發展的替代方案,只可惜民進黨似乎只懂得“辣”,不懂得“和”。兩岸關係再和解,即是要逆轉對抗的向下螺旋為和平的上升螺旋,不僅是化解危機,更為臺灣爭取更多的機會與時間。

  文章認為,當局的獨立機關能堅持獨立性,社會不會因為顏色而仇視,這是臺灣團結的根本元素。政治人物都在談團結,社會也期待團結,但所作所為都與這兩個根本元素背道而馳。臺當局獨立機關失去獨立性,看顏色辦事,如NCC、“中選會”、“司法機關”、促轉會等等,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社會因顏色而仇視,彼此視為外人,又如何彼此信任。藍綠顏色的滲透已經讓臺灣團結的柱子産生了裂痕,裂痕如果不修補,只會愈來愈大。昨日的裂痕是今日的裂縫,今日的裂縫是明日的裂解;社會信任的再建立,老實説,已經不能再等待了!

  發展戰略不只是産業政策而已,而是在評估內外情勢及優劣勢之後,能夠在發展階梯上再往上爬的整體戰略。亞太營運中心就是一種發展戰略,只可惜因“戒急用忍”而功虧一簣,自此臺灣似乎都還在原地打轉。不論兩兆雙星、六大新興産業、五加二産業與新南向等等,都沒有讓臺灣在發展階梯上往上爬升,臺灣還因此失去了很多機會。臺灣需要發展戰略再定向,沒有它,臺灣也只能繼續原地打轉了。

  最後一個焦點,就是誰能帶來改變了。這個焦點其實也很簡單,只看三個風景就夠了:(一)候選人想改變什麼?(二)候選人對改變的願景與策略的論述;(三)候選人落實改變的能力。現在枱面上這麼多人,對準這個焦點,誰清晰,誰模糊,也就不難判斷了。

  選舉,不用管過程中的喧嘩,不用理文宣的繽紛,只要一個鏡頭,三個焦點,看到的就是美麗風景了。(作者馬紹章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