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亞中:綠營“脫中入日”是臺灣的悲哀

2017-04-07 14: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7日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説,日本萬元鈔票的人物肖像是福澤諭吉,他主張“脫亞入歐”,將日本從儒家文明典範轉移到西方文明。他蔑視其他東亞國家,基於優勝劣汰的思想,認定東方文明必定失敗;他支援甲午戰爭,視其為一場“文野之戰”。

  李登輝或許也想做福澤諭吉,“脫中入日”是他留給綠營的政治遺産。李登輝蔑視中華文化,敵視中國歷史,厭惡中國大陸與國民黨的政權。他認為臺灣也應該進行一場“典範轉移”,也就是從中華文化轉移到日本文明。他在1994年發表《生為臺灣人的悲哀》,1996年用“戒急用忍”來切割兩岸經貿關係,1997年開始推動分離史觀,以切割兩岸史觀認同,1999年認為大陸必將淪為“七塊”而崩潰,同年發表“兩國論”,以切割兩岸國族認同。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臺灣從文化、認同、經濟、政治上徹底“脫中”。

  李登輝不是個“臺獨”主義者,而是一個要“入日”者。在政治上,他知道“臺獨”不可能成功,在情感上,他不是想“臺獨”,而是想成為日本的一分子。他在其《新.臺灣的主張》書中驕傲地表示,他是自願成為日本兵,懷抱著為日本挺身作戰、不惜光榮赴死的情懷。他在2007年參拜靖國神社,並表示“我由衷感激日本人將哥哥奉祀在靖國神社”。2015年當全世界都在紀念並反省二次大戰結束70週年時,李登輝投書日本右翼媒體,認為70年前臺灣和日本“同屬一國”,當時的臺灣人“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他主張釣魚島是日本領土。

  蔡英文去年520的談話,不就是“脫中”的典型宣示嗎?希望與日本結為“價值外交”同盟,在衝之鳥礁問題上不願挑戰日本的國土立場,在核災食品上不敢向日本説不。臺中市長林佳龍重建臺中公園鳥居,並認為這項作為是“找回城市光榮”。去年蔡英文剛上任,兩座白色的鳥居就在昔日被日人屠殺的屏東牡丹鄉豎起。一大群綠營政客,談到日本馬上變得和顏悅色、俯首陪笑,這群李登輝的徒子徒孫不僅是要“去中國化”,還要透過美化殖民統治來向日本輸誠。

  “臺獨”的確是個假議題,“李登輝們”厭惡中國,但也知道“臺獨”不可能成功,因而希望透過“入日”來找到歸宿。他們想模倣“脫亞入歐”以進行“脫中入日”的典範轉移,因此,他們不斷放大中國的“不文明”、國民黨的“不正義”,而儘量誇大日本殖民的良善,並期望能夠將臺灣納入日本的安保體系。

  當時“脫亞入歐”追求的是日本的現代化,但是今日綠營的“脫中入日”,只是為了擺脫中國大陸,而不得不選擇自我再殖民或再皇民。這種“典範轉移”的心態,只會讓日本人更加看不起甚而利用臺灣。對於日本來説,他們不會不務實地挑戰“一個中國”立場,他們要的只是綠營的“脫中從日”,而非“入日”,希望臺灣在文化、經濟、安全、政治上,都是日本的扈從。

  奉勸“李登輝們”、“蔡英文們”,放棄“脫中入日”的自我想像與催眠吧,再多的“去中國化”、豎再多的鳥居、再多的媚日,臺灣都不可能真正的“入日”,而終究只是一場無明悲哀的鬧劇而已。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