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袁周:回避“九二共識”何談善意

2016-10-14 15:3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華廣網11日刊載環球戰略智庫研究員袁周的評論文章,針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雙十”雙十談話表示,蔡當局一直回避承認“九二共識”,代之以尊重“九二會談”,實則想以文字遊戲式的“善意”來博取民意、誤導輿論、迷惑大陸。“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是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雙方平等協商、良性互動的必要條件,沒有這個前提和條件,就容易掉入“一邊一國論”的陷阱。事實上,蔡英文的“善意”是策略,“力抗”是路線,“和平臺獨”是目標。

  全文內容如下:

  10日,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首次發表“雙十演說”。在兩岸政治互動冷凍的情況下,其兩岸關係論述成為關注點。蔡演說的主調仍然是新“四不”:即“我們在兩岸關係上的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也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事後,陸委會還專門發布新聞稿表示,兩岸應共同珍惜過去雙方交流協商的成果,盡快恢復溝通對話。希望中國大陸方面再一次認真思考,不需要有無謂的疑慮與猜忌,更不要誤判情勢。

  演說稿聽起來通篇充滿“善意”,因為這是說給臺下遠道而來的各國貴賓、僑胞以及島內外各類媒體聽的。接下來的陸委會新聞稿就沒那麼客氣了,軟中帶硬,語帶機鋒,潛臺詞是已經很給大陸面子了,希望大陸必須務實面對“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現實,不要誤判情勢,不識時務。

  好一出雙簧!好一個“善意”!從5.20就職演講開始,蔡英文就大打“善意牌”,其說辭無非是“維持臺灣民主及臺海和平現狀”、“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事實”、“在現行憲法體制下”、“遵循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維持兩岸對話和溝通機制”雲雲。此番講話,還搬出了大陸對臺講話的語式,“只要有利于兩岸和平發展,有利于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實際上,蔡英文上臺以來,在兩岸關係上又做了些什麼呢?迫不及待宣布廢除“課綱微調”,放縱“臺獨史觀”毒害年青世代,這也算是一樁“善舉”;不分青紅皂白詆毀抹黑大陸押回臺灣電信詐騙嫌犯,煽動島內社會“反中”情緒,這也算是一樁“善舉”;對在失火大巴遇難的大陸遊客極其冷漠,遑論同胞之情,這也算是一樁“善舉”;推翻“陸配取得身份證的時間從6年減至4年”的初審結果,漠視陸配陸生基本權利,這也算是一樁“善舉”;在“雄三誤射”事件中不及時向大陸說明情況反而第一時間通報美日,這也算是一樁“善舉”。扛著“善意”的招牌就是行善麼?明里暗里引領和煽動“反中”,這難道是善意麼?

  對于臺當局拋出的模糊“善意”說,大陸方面多次做出正面、清晰的回應,那就是“九二共識”是涉及兩岸根本性質的問題,也是大陸對臺的最大善意,“九二共識”是“一道繞不開的必答題,沒有任何模糊空間”。臺灣當局聽不懂麼?不是。正如臺灣有識之士指出的,“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民進黨必定了然于心”,“卡在‘九二共識’,根本談不了!”蔡當局一直回避承認“九二共識”,代之以尊重“九二會談”,實則想以文字遊戲式的“善意”來博取民意、誤導輿論、迷惑大陸。“九二共識”及其體現的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是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雙方平等協商、良性互動的必要條件,沒有這個前提和條件,就容易掉入“一邊一國論”的陷阱。

  事實上,蔡英文的“善意”是策略,“力抗”是路線,“和平臺獨”是目標。從當前看,蔡英文的“臺獨”路線圖已基本明晰,即以強化臺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主軸,以避免與大陸直接對抗為掩護,以強化島內“臺獨”社會基礎、弱化與大陸文化經濟聯係、拓展“國際空間”為重點,步步為營,拖以待變,力推“臺灣國家化”建構工程。蔡英文堅決回避“九二共識”,實則不願意在推動“臺獨”過程中自縛手腳。但兩岸政治交往凍結和島內經濟不振給蔡形成了巨大的壓力,蔡在對大陸的喊話中,越強調“民意”和“不會在壓力中屈服”,越反映其擔心民意的松動和反水,致使喪失“最後一根稻草”。其致信民進黨員號召“力抗中國”也反映其內心強烈的危機意識。

  就蔡英文的“雙十講話”,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已作專門回應,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字字確鑿,這是對蔡“善意”的否定,也是對蔡下一步該如何走的警示。(袁周,作者係環球戰略智庫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