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蔡英文“雙十”大陸政策論述突出三重點
華廣網11日刊載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分析蔡英文“雙十”談話中大陸政策論述突出的三個重點。楊平指出,蔡態度柔軟,力爭對大陸的主動,突出“民主”,以所謂民意支撐現行大陸政策,但不過是老調重彈,依舊拒絕“九二共識”。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雙十講話”兩岸政策論述部分篇幅不長,卻承續了其520講話以來的一貫立場,突出了三大重點:
老調重彈,拒絕“九二共識”。
蔡英文“雙十講話”兩岸政策論述部分,只字未提“九二共識”,雖沒有拒絕“九二共識”的明確話語,但卻讓人深切感受到拒絕“九二共識”的頑固立場和強硬態度。蔡英文重申了520講話的相關內容,表示當初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未曾改變,會依據“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盡最大努力維持兩岸間的對話與溝通機制;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也主張兩岸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19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積累形成的現狀與成果,並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依然是老調重彈,毫無新意。蔡還明確表示“絕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將之列入蔡式大陸政策新論述——“四不”中,矛頭直指大陸,明顯是針對大陸希望臺當局接受“九二共識”、共同維護兩岸來之不易的良好關係而作出的回應,再次明確了不會接受“九二共識”的態度,立場頑固,與之近期一係列談話、包括民進黨30周年黨慶期間致全體黨員的公共信、接受美日媒體專訪等內容精神相輔相成、相互呼應。
態度柔軟,力爭對大陸的主動。
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的立場十分頑固,但卻吸取了過去陳水扁時期強硬對抗的教訓,故而變換手法、放低身段、態度柔軟,試圖表現出其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所謂誠意、善意,增加欺騙性,爭取國際及島內社會的同情與支持,將兩岸關係停滯的責任歸咎大陸,力爭兩岸關係的主動地位。蔡英文在短短的兩岸政策論述部分數度提到不會採取對抗的姿態,強調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是維持現狀,承諾會致力于建立具一致性、可持續、可預測的兩岸關係,維持臺海和平的現狀;強調其承諾不會改變、善意不會改變、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呼吁大陸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盡快坐下來協商談判,表示只要有利于兩岸和平發展,有利于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這無疑是一種策略運用,目的是通過柔軟姿態,淡化“九二共識”、跳過“九二共識”,使“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消失于無形。若大陸仍堅持即定立場,則可順理成章將兩岸關係停滯的責任歸咎大陸,從而化解自身在兩岸問題上面臨的巨大壓力。
突出“民主”,以所謂民意支撐現行大陸政策。
打“民主牌”,以所謂民意對抗大陸,支撐其大陸政策主張,是蔡英文、民進黨的一貫手法。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故伎重演,依然不忘打“民主牌”,借所謂民意做文章。蔡表示,“維持現狀”是其“對選民的承諾”,強調“維持現狀”更積極的意義是在深化民主機制的基礎上,以更前瞻積極的作為,推動兩岸建設性的交流與對話,進而建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明顯地在以所謂的民主、民意,為其大陸政策作注腳、做後盾,與大陸進行軟對抗,借此表明蔡英文、民進黨尊重“民主”,依“民意”行事,說明不是她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是島內民意如此,自是無法違拗;同時借此要挾大陸“理解”、“尊重”臺灣的這種所謂民意,釋放更多善意、作出更大讓步,借“民主”、“民意”使其拒絕“九二共識”更具正當性。(楊平,作者係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