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英津:“維持現狀黨綱”是民進黨策略調整

2016-07-20 12: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民進黨召開的第17屆“全代會”上,“維持現狀黨綱”提案交由中執會研議。對於這一決定,外界紛紛猜測民進黨的真實用意。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英津的文章分析指出,評價“維持現狀黨綱”需要厘清“現狀”為何,而民進黨與大陸方面對於“現狀”的界定是不同的。“維持現狀黨綱”不足以代替“九二共識”來支撐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這是因為民進黨並沒有改變其“臺獨”政黨的性質。

  全文內容如下:

  7月17日,民進黨召開第17屆“全代會”。黨主席蔡英文就由吳子嘉、郭正亮等人草擬,由蕭傑等黨代表提出的“維持現狀黨綱”提案作出裁示,將該提案交由中執會研議。對此,外界猜測不已。這次新黨綱提案的“命運”是否也會像2014年的凍結“臺獨黨綱”提案一樣被束之高閣?換言之,這次新黨綱最後被通過的可能性有多大?對於這一問題的分析,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維持現狀黨綱”提案出臺的條件不成熟,蔡英文將其交中執會處理,是繼續回避問題的表現;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維持現狀黨綱”提案的前景比較樂觀,譬如,吳子嘉認為蔡英文這個動作形同宣誓民進黨已正式開啟走向“維持現狀黨綱”的第一步,郭正亮認為“維持現狀黨綱”是一步活棋。

  研判這一提案的前景,需要注意新黨綱提案與2014年“凍獨”提案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同:一是此次新黨綱提案情勢背景發生了變化。上次“凍獨”提案是臺灣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前,贏得選舉是蔡英文的第一考量因素,其對“凍獨”的顧慮比較大;此次新黨綱是在“大選”之後且已贏得選舉的背景下,執政佳績是其第一考量因素,儘管黨內對新黨綱也有不同的聲音,但其顧慮相較上次已經變小。二是此次新黨綱提案名稱更加柔和,便於在民進黨內部獲得通過。比較“維持現狀”與“凍結臺獨”黨綱,後者“放棄臺獨”的意味更重,這對民進黨內部的“基本教義派”來説是很難接受的,容易引發內部反彈;而這次調整過去的表述,改為“維持現狀”,這更容易為民進黨內部所接受。三是此次新黨綱提案是根據蔡英文“維持現狀”論述做出的,換言之,這與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説辭具有一脈相承的融通性。“維持現狀”是民進黨2016年“大選”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其在民進黨內部的共識程度相對比較高。

  儘管新黨綱的最終命運目前尚難以預料,但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研判,相較于上次“凍獨”提案,其最終通過的可能性更大。至於這次裁示交由中執會研議,並非一定是蔡英文的“故伎重演”。針對有記者問及“交由中執會討論是否為冷處理”時,陳菊表示“沒有冷處理,交中執會處理表示很慎重。”想必陳菊的回應並非就是搪塞記者。

  郭正亮指出,相較2014年的凍結“臺獨黨綱”提案,新黨綱提案有三大特色:一是並非面向過去,訴求凍結某黨綱,而是面向未來,呼籲提出新黨綱。二是並未提出特定主張,而是希望拋出問題,回歸黨內機制整合新共識。三是因應兩岸變局,強調黨綱應彰顯出民進黨維護臺海和平之穩健形象。

  長期以來,“臺獨黨綱”成為民進黨發展壯大的緊箍咒。在某種意義上講,“維持現狀黨綱”在一定程度上會淡化民進黨的“臺獨黨”形象,有助於其後續在島內的各種選舉。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方向是“務實臺獨”,這應是目前民進黨內的主流共識。在民進黨務實派看來,黨內激進勢力仍堅持“臺獨黨綱”存在引發戰爭的風險,建立“臺灣共和國”的目標並不現實,也不符合臺灣主流民意。從過去到現在,民進黨也沒有落實“臺獨黨綱”的作為和能力。鋻於這種情況,民進黨務實派人士認識到“臺獨黨綱”的階段性歷史作用已經發揮完了,只有凍結或廢除“臺獨黨綱”,才能為民進黨的發展找到出路。但是,凍結或廢除“臺獨黨綱”過於敏感,於是在總結2014年“凍獨”提案遭遇失敗的基礎上,這次以“維持現狀黨綱”來覆蓋(實質是取代)原有三個“臺獨”綱領性文件成為民進黨務實派的新手法。事實上,2014年“凍獨”提案被束之高閣之後,主張“凍獨”的聲音並未銷聲匿跡,一直有少數民進黨政治人士和學者在積極推動並對此抱有很高的期待。

  如何來看待“維持現狀黨綱”?這首先需要厘清何謂“現狀”。就目前而言,兩岸對於“現狀”的理解和界定並不相同。大陸方面的所謂“現狀”,是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至於一個中國的含義,可以暫時擱置。國民黨的所謂“現狀”是指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民國”的一個地區(或曰“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領土範圍涵蓋大陸和臺灣)。民進黨的所謂“現狀”是“一邊一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這個國家叫“中華民國”,其領土範圍僅及臺澎金馬,對岸的國家叫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是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

  由上可見,民進黨與大陸方面對於“現狀”的界定是不同的。按照大陸的理解,蔡英文所謂“維持現狀”,其實是“維持兩個中國的現狀”。相對於陳水扁時期重新制定“憲法”、修改“國號”等“法理臺獨”,其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是“事實臺獨”。在這裡,需要説明的是,兩岸對於“臺獨”的理解並不相同,大陸反對的“臺獨”不僅包括“法理臺獨”,也包括“事實臺獨”;臺灣民眾通常反對的“臺獨”僅僅指“法理臺獨”,而不包括“事實臺獨”。蔡英文雖然當下不敢直接從事“法理臺獨”,但卻固守“事實臺獨”,所以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其實,“維持現狀黨綱”主張是民進黨在其“法理臺獨”目標根本無法實現的情況下而實施的策略調整,並不意味著民進黨放棄了“臺獨”,只是民進黨根據新形勢變化而採取的“以退為進”的策略。簡而言之,“維持現狀黨綱”是“臺獨”策略方式的調整,而非“臺獨”戰略目標的改變。

  綜上所述,“維持現狀黨綱”不足以代替“九二共識”來支撐兩岸關係繼續向前發展,這是因為民進黨並沒有改變其“臺獨”政黨的性質。事實上,倘若民進黨通過“維持現狀黨綱”僅僅是解決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更要看民進黨的實際行動,即便民進黨通過了“維持現狀黨綱”,倘若仍在實際行動上搞“臺獨”動作,這也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王英津,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