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周忠菲:民進黨執政,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動?

2016-03-01 10: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2月29日刊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周忠菲的文章指出,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成為最大的觀察點,民進黨利用“強硬臺獨”襯托“柔性臺獨”,挑戰“九二共識”,動搖前任重視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的政策,企圖使兩岸關係偏離和平發展軌道。蔡英文執政下的兩岸關係政策,將“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動”?

  全文內容如下:

  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實,造福了兩岸人民,也使海峽周邊的地區與國家分享了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習馬會”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更是揭開了兩岸關係新的篇章。2016年1月,隨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揭曉以及民進黨在“立法院”獲得多數席位,臺灣政治進入“蔡英文時代”。隨著“520”就職日期的接近,民進黨仍然堅持其“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出現了諸多不確定因素。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成為最大的觀察點。

  據臺灣報紙報道,近日臺灣強硬“臺獨”勢力動作頻頻。一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發表的新書《余生》中,公開鼓吹“釣魚島是屬於日本的領土”,重提1999年他旨在動搖兩岸關係拋出的“兩國論”。二是屬於民進黨“扁係”的“立委”高志鵬,提出一項“去孫中山化”的提案,內容是主張今後臺灣公務單位、學校不再懸挂孫中山先生遺像。“臺獨”分裂勢力拋出“棄國土論”和“棄國父論”,遭到國民黨痛批,民進黨卻拋出模棱兩可的所謂“轉型正義問題的討論”搪塞——蔡英文執政下的兩岸關係政策,將“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動”?

  第一, 利用“強硬臺獨”襯托“柔性臺獨”,挑戰“九二共識”。

  從去年臺灣選戰中民進黨的表現看,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在進行外部奪權和內部爭權的鬥爭過程中,主要趨勢是“柔性臺獨”向“強硬臺獨”要求擴大自己的許可權和影響力,實現政黨風格的轉型。因此,利用“強硬臺獨”襯托“柔性臺獨”,“強硬臺獨”對“柔性臺獨”在“拒絕‘九二共識’”上進行“掩護”,成為蔡英文領導下民進黨的主要政治特徵。如2015年元旦的“阿扁出獄”和“保外就醫”,以及李登輝出版“新臺灣主張”,民進黨試圖以此作為迫使大陸“兩害相衡權其輕”的有效手段,彰顯民進黨溫和派的“理性務實”,以堅持分裂路線。

  第二,動搖前任重視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的政策。

  目前離民進黨正式執政臺灣還有70多天。從戰術上看,這70多天本是蔡英文當選後、發表520就職演説前,顯示其作為政黨領導人應有的政治敏感性及其熟悉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背景的關鍵時期。即除了“能夠站在民進黨的政治立場考慮問題”,也需要在前任取得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就“兩岸監督條例”的設立等議題,釋放靈活性,以化解臺灣社會尖銳的對立,將施政重點放在百姓關心的發展兩岸關係,改善臺灣經濟和民生等方面。這也是2000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曾經採取的政策,如2003年陳水扁曾推行“小三通”,2004年肯定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地位。因此,今天臺灣社會中出現的極端“臺獨”勢力的異常活躍,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其拋出的“棄國土論”和“棄國父論”,不僅給臺灣社會帶來強烈震蕩,而且預示民進黨領導臺灣後,有可能對前任領導人重視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的政策進行修改這一反常動向,需要警惕。

  第三, 企圖使兩岸關係偏離和平發展軌道。

  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和平與發展始終是兩岸關係的主流。即使在一些歷史時段,曾經出現一些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衝突,但最終的事實證明,這些短期歷史現象,根本不能夠阻礙兩岸關係的發展。去年蔡英文訪美,也曾煞費苦心向美方官員、智庫人物以及國際社會多次強調她本人和她的團隊與大陸“不乏溝通渠道”,暗示如果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完全有能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目的是傳遞民進黨有能力“努力維持兩岸現狀”的信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即將執政的民進黨何故出爾反爾,公然縱容強硬“臺獨”勢力拋出“棄國父論”、“釣魚島不是中國領土”等口號,唯恐兩岸不亂?其中,除了試圖在政治上徹底搞垮國民黨,去除擔心國民黨捲土重來的心頭之患外,還有一點,就是民進黨的目的已經從“重新奪回臺灣”發展到“重新設計兩岸關係模式”。民進黨持有“臺獨黨綱”,只要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就有受到衝擊的可能。民進黨試圖通過使兩岸關係偏離和平發展的軌道,來換取美日反華勢力的支援,實現其在臺灣長期執政的願望。

  民進黨的如意算盤,註定要失敗。這是基於兩岸關係已經進入到以和平發展為主的時期,誰在臺灣執政,相對已不那麼重要。民進黨內強硬勢力與溫和勢力的爭權奪利,是民進黨內部固有的矛盾,但如果不加遏制,任其氾濫,今後將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上,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那時候,不僅僅民進黨溫和派的領導權會動搖,整個“臺獨”勢力亦必被兩岸人民徹底唾棄。“順勢而為”還是“逆流而動”,蔡英文難道不應該在520之前,多加深思?(本文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